天然富硒猪肉生产中硒添加技术及“猪-沼-茶”循环农业模式评价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ong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哺乳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猪肉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富硒猪肉也是人类饮食最重要的硒源,但有关猪肉的富硒生物强化尚缺乏系统研究,且规模化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如何在发展富硒生猪养殖业的同时实现硒资源的循环和预防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究了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外源硒(富硒玉米和酵母硒)对不同饲喂阶段育肥猪生长性能、各组织硒富集及分配的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富硒/非富硒两循环农业系统进行了评价,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旨在为富硒循环生猪养殖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减排建议及参考依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系统比较了添加不同用量(0.3 mg/kg和0.5 mg/kg)的不同种类硒源在对不同饲喂时间(45天和90天)育肥猪生长性能、各组织硒富集及分配的影响,发现不同硒源处理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各组织中的硒含量,且其与施用硒的量和猪的生长时间呈正比。与外源硒的种类无关,高量富硒组饲喂90天后,硒在育肥猪各器官中的富集呈现出肾脏>肝脏>肺部>心脏>胃部>肌肉的规律,各器官之间差异显著,而硒在育肥猪不同肌肉部位的富集无显著差异,比较均匀。因此,富硒玉米能作为生产富硒猪肉的良好硒源,推荐富硒地区利用当地的天然富硒玉米将育肥猪饲料中的硒含量调整至0.5 mg/kg,培养90天至出栏,来生产富硒猪肉。2.明确了富硒循环农业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污染阶段以及主要污染物。八类主要环境影响类别中,全球变暖、臭氧物质形成、淡水富营养化、人类致癌毒性、人类非致癌毒性和化石资源短缺的最大贡献均来自于饲料作物生产阶段,贡献率在53%~76%,而细颗粒物形成和陆地酸化的最大影响阶段则是粪污处理,贡献率分别为51%和61%。全球变暖、臭氧物质形成、细颗粒物形成、陆地酸化、淡水富营养化、人类致癌与非致癌毒性的最大贡献物质分别是CO2、NOX、NH3、NH3、P、Cr6+和Zn,化石资源耗竭的源头是石油、原油的开采和使用。建议在实际中应该从能源生产、化肥生产使用、清粪方式等方面对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优化。3.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从经济角度考虑,富硒循环农业系统单位经济收益对环境的压力小于非富硒循环农业系统。构筑物使用寿命由30年降低至10年时,构筑物建材生产对人类非致癌毒性、臭氧物质形成的贡献率达到了19%和10%。产污系数的变化主要影响系统细颗粒物形成、陆地酸化、淡水富营养化、人类非致癌毒性的环境影响潜值,影响范围分别为-47%~17%、-56%~20%、-12%~117%、-3%~28%。沼气利用方式由直接燃烧改为全部做燃气,可使系统的能源消耗降低19%;沼渣利用方式由简易堆放改为替代化肥田间施用,对系统各环境影响类型的影响在-22%~1332%之间。沼渣肥料化利用需控制好向农田中输入Zn的含量。综上所述,饲料添加富硒玉米能显著提高育肥猪各组织中的硒含量,是猪肉硒生物强化的良好硒源。饲料作物生产及粪污处理是制约富硒循环农业系统发展的关键环境影响阶段,在生产中应对这两阶段的污染物排放予以严格管控。当考虑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值时,富硒循环农业系统每获得单位经济收益造成的环境影响低于非富硒系统。
其他文献
出口贸易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张,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根据2021年1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我国2020年货物贸易出口额达17.9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达成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是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新冠疫情以及人民币升值等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学位
20世纪中期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快速提升,关税水平不断下降,这促进了贸易的增长以及全球产业分工,因而在全球贸易结构里中间品占有较大比重。从成为WTO成员国起,我国不断降低关税水平和推进自由贸易,这不仅有利于贸易产品的流动,也有利于知识、技术的流动和创新。同时我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企业创新能力迅速增强。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发现中国企业创新高速增长的时间与中间品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在时间上相吻合,因此本文
学位
重金属污染由于其长期性和普遍性,已成为土壤健康的重大威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微生物代谢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影响土壤碳(C)库的变化。然而,土壤中微生物代谢变化和C利用模式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为期80天的重金属添加(Pb、Cd和Pb+Cd)模拟实验,结合土壤化学性质、土壤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等指标,通过胞外酶化学计量学方法探
学位
黄土高原是中国优质苹果主产区,苹果产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支柱产业。近些年来,果园覆盖尤其果园生草覆盖是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着力推广的果园土壤可持续发展土壤管理模式,开展不同覆盖模式对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机制的研究对优化果园覆盖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酶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揭示不同覆盖模式下果园土壤酶活性演变特征可为进一步揭示覆盖模式下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立足于渭北黄
学位
好氧堆肥技术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卫生且高价值的有机肥料,该方法有利于畜禽粪便的安全处置和营养物质富集循环利用。但传统堆肥过程在有机物质降解的同时,存在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氮素损失严重、有机物料稳定化速率低等问题,不仅降低堆肥产品的品质,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堆肥过程进行科学调控以促进物料安全稳定转化,是获得高品质堆肥产品的关键,也是扩大堆肥技术工程应用的重要举措。向堆肥物料中进入外源酸性矿物是一种
学位
锰是人体和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小麦是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之一,播种面积23570千公顷,产量13695万吨。研究小麦品种间产量和籽粒锰含量差异,探究影响小麦籽粒锰含量的农学及土壤因素,对调控小麦籽粒锰含量,实现小麦高产的同时,优化小麦矿质营养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7-2020年在西北旱作小麦区(旱作区)和2016-2020年在黄淮小麦玉米轮作区(麦玉区)、南方水稻小麦轮作区(稻麦区)开
学位
微塑料是一种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物。研究发现有机废弃物中残留有大量的微塑料,如污水污泥(1.0×10~3-1.8×10~5items/kg干污泥)、城市有机垃圾、人和动物粪便(0-3.78×10~3items/kg)等。有机废弃物的直接施用或者填埋处理将显著加剧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污染。好氧堆肥是一种公认地能够有效资源化处理有机废弃物和塑料的生物技术。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堆肥中也残留
学位
目的 为重置眉脂肪垫以改良上睑皮肤松垂整形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4侧新鲜尸头标本的眉区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眉脂肪垫重要毗邻关系及解剖参数。结果 眉脂肪垫位于额肌、眼轮匝肌眶部与骨膜之间的筋膜脂肪层中,与眼轮匝肌衔接致密,而与骨膜和眶隔膜连接松散。眉脂肪垫向上逐渐变薄呈筋膜状态,向下移行插入眼轮匝肌下脂肪层,内侧为滑车上神经血管束,向外与颞浅筋膜脂肪层相延续,呈现横径较长的扁椭圆形态,在体表映
期刊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INH(卵泡抑制素)由卵巢大卵泡颗粒细胞产生,对大卵泡发育有抑制作用。Gn IH(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多肽,通过调节FSH(促卵泡素)分泌而抑制大卵泡发育。AMH(抗缪勒管激素)主要由腔前卵泡和小腔卵泡颗粒细胞分泌,对小卵泡的发育有抑制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证明,用INH真核表达质粒和INH-GnIH共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大鼠、鸡、羊和牛,均可促进
学位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问题,2021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为“防止土地盐碱化,提高土地生产力”。我国盐渍化土壤面积达1亿公顷,其中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有效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土壤退化问题。由于盐渍化土壤自身性质的影响,导致盐渍化土区氮素养分可利用性较低,致使化肥(尤其氮肥)的施用量增大,进而造成了养分的不充分利用和环境污染,因此,对盐渍土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