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嵌型Ge/GeO2纳米颗粒的形貌演变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埋嵌型Ge纳米颗粒在氧化生长中形成核壳Ge/Ge O2结构纳米颗粒,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应变的产生。应变能调控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形貌,和Ge-GeO2界面的缺陷,从而改变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本文系统的探索了氧化埋嵌型半导体纳米颗粒形成埋嵌型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机理。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以埋嵌型Ge/Ge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为对象,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形貌与界面应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工作发现,Ge/Ge 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核心与壳层界面处的应变场分布强烈地依赖于纳米颗粒的形貌。通过调节GeO2壳层的厚度可以很容易的实现Ge核心从受到拉伸应变到受到压缩应变的转换。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还发现作用在GeO2氧化物壳层的应变梯度可以诱导裂缝状GeO2氧化物壳层的形成。人们可以通过调整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形貌来设计纳米颗粒的应变,也可以利用应变来调控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形貌演变,从而进一步设计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物理和化学性能。2、利用表面氧化法制备了具有裂缝状壳层结构的Ge/Ge 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并系统的研究了其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工作发现具有裂缝状壳层结构的Ge/Ge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双光子吸收过程是一个瞬时非线性过程。由于裂缝状GeO2壳层结构抑制了应变释缓表面缺陷态在Ge核和GeO2壳层界面处的形成,相比于单纯的Ge纳米颗粒,Ge/Ge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双光子吸收提高了约2倍。研究工作证明应变效应在调节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量子通信是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与之密切相关的量子关联效应是通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固体自旋系统中的海森堡自旋链是实现量子关联的重要载体,以海森堡自旋链作为
在常规微波测量系统中,晶体二极管检波器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微波检测装置,其常用于驻波参数、网络参数和功率参数的测量中.众所周知,无论是测量线和检波器中的晶体检波二
本论文主要对飞秒激光加工微光学元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两套飞秒激光直写系统并利用所建系统加工微光学元件.两套系统分别是飞秒倍频激光直写系统和飞秒激光直写系统.本研究
基于光学图像的数字信息进行图像的聚焦分析是判别图像清晰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压缩、图像传输、图像分割、识别等都有重要的基础性的意义.在用计算机
该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一些内容:·Arvind-Mukunda算法的核磁共振实验实现.利用胞嘧啶(Cytosine)中两个氢原子的核自旋作为量子比特,我们用液体核磁共振方法在这个同核系
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s)具有发散角小,阈值电流低,单纵模输出,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光通信、光储存和光开关等方面应用广泛。其中,VCSELs的偏振转换(PS)特性研究备受关注。现有
原子吸附对于硅烯材料的实际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金属原子在硅烯上的吸附不但为调节硅烯材料的电子结构提供了一条途径,而且锂原子在硅烯上的吸附特性也为硅烯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保证。然而在硅烯材料上金属原子的吸附和迁移常常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例如应力的作用以及氢化的影响。鉴于此,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原子在条件改变的硅烯材料上的吸附及迁移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成两部分:一、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