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量子点的生物医学应用安全性研究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纳米材料被用到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生产当中;它在应用中是否会对人和环境产生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发光碳量子点(Carbon dots, CDs)具有荧光信号稳定、波长可调控、生物毒性小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被认为可以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碳纳米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CDs的合成方法多样、结构特征不一,因此其生物效应也不尽相同。我们选取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简单合成的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种模式生物的效应研究其在应用中的安全性。本文以牛血清白蛋白、大肠杆菌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分别从分子、细菌和细胞水平上研究了CDs的生物学效应和可能产生的机制。(1)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作为蛋白质大分子模型,利用荧光光谱(FL)和同步辐射圆二色谱法(SRCD)研究了CDs与BSA的相互作用,CDs可以引起BSA荧光的静态猝灭,并且CD光谱发生变化。由此计算可知,CDs与BSA可通过非特异性的吸附形成复合物,同时导致BSA的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本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探讨CDs的生物效应、毒理效应及其潜在应用提供新的启示。(2)以大肠杆菌(E.coli)作为微生物模型,探讨了CDs对Ecoli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膜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s对大肠杆菌生长、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和细胞膜稳定性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对细菌不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并讨论对其影响的可能机制,展示了CDs在E.coli上应用的可能性。(3)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cell)为细胞模型,在CDs暴露的条件下通过对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等重要的生物指标的测定,发现CDs对16HBE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讨论其毒性的机制。
其他文献
以东北地区某露天矿深部开采工程中的各项工艺设备选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地测量与调研,并结合理论计算,详细分析了深部开采工程中的设备选型,确定钻机、单斗挖掘机、自卸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产融结合模式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以美、英、德、日、韩等典型国家为例,比较分析了先期工业化和赶超型工
在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之后,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校在教导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以期教师能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苯、三联苯、四联苯结构广泛的存在于天然产物中,是许多医药中间体、有机光电材料、农药等化合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钯催化的利用导向基团的碳氢活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在化学领域中,碳酸是一种最基本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碳酸的分解相当迅速,长期以来甚至不能观测到纯碳酸的存在。Loerting等人认为:从动力学角度而言,单个碳酸分子是很稳定
4-3-3阵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阵型之一,在足球比赛中,4-3-3阵型在对阵目前比较流行的其他多种足球比赛阵型时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对4-3-3阵型在比赛中的攻守力量的搭配和职
叙述了热处理对牛乳中各种成分的影响,并简要对比了超高温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及二次灭菌乳的差别。
<正>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理念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以联合国为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文化遗产的认同和付诸实践,
会议
铁元素作为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同时也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在生物体诸多的生理活动中,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酶催化、DNA和RNA的合成、细胞内渗透压调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