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都匀市为例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首要步骤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提出问题”进行了落实,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更是以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本课程的目标,其中还将提出问题作为六大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是落实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国内外有关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中,主要有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关系探讨、问题提出的培养策略研究、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研究和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关于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大多研究者都只从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考虑其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探讨其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匮乏。鉴于此,本研究从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角度出发,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非智力因素的各个维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信念、学习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调查现状和问题提出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建议,最后设计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进行教学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育真正的目的。调查发现:(1)都匀市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2)都匀市初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处于中等水平;(3)非智力因素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信念、学习焦虑、自我效能感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自我效能感,其次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最后是学习信念。访谈发现:都匀市初中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会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性格、教师引导和教学环境的关系,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基于调查和访谈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五条教学建议:(1)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2)善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强化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4)树立积极信念,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5)舒缓学习焦虑,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正确自我效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最后研究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以教学建议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同课异构教学视频对比分析和课堂实录分析,验证了教学建议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文章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提升了企业创新持续性。数字金融综合指标及三个维度指标,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与创新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了数字金融对创新持续性的正向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部分通过改善信息披露质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对创新持续性的提升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已经有了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在实际进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落实道路设计工作,必须要应用有效的科学技术确保其建设效果。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引发"产业空心化"现象。房价过高,扭曲了价格传导机制;房地产行业获得超额利润,抑制其他行业竞争,违背了价值规律。结合当前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对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做出分析。
服装设计艺术与中国书法艺术虽然属于不同艺术领域,由于两者都属于艺术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从实用到艺术的过程。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其艺术元素在其他艺术类别中也得到跨界的运用,如陶瓷、舞蹈、建筑、家具等。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书法元素并非异想天开,从服装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一些案例。在探索当代服装设计艺术中融入书法元素对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启示。如何在服装设计艺术中融入书法艺术元素呢?首先
“拍胸舞”缘起于福建泉州地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在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的文艺活动、迎神赛会、踩街活动中表演,而且已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舞蹈之一。笔者通过大量采风和教学实践,对“拍胸舞”的典型动作和文化寓意进行整理和分析,文中将“拍胸舞”与慕课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民间舞蹈课程设计
本文是关于唐代敦煌书法教育的专题研究。文章通过对敦煌文献的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分别从官学、私学、寺学三个方面来对书法教育进行阐述。唐代书法教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官学。官学是其是主要教育机构,使用的教材也多以文学、儒学为主,敦煌地区的书法官学教育和中原地区的书法官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第二种类型是私学。从家学、蒙学的使用教材这两方面入手进行论述私学教育;第三种是寺学。寺学教育主要传授方
建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被运用于教育学领域,其主张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建构知识,提倡在交流协作中学习。古诗词篇幅有限而意蕴无穷,学生在学习时拥有较大的自主建构空间。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解决当今学生对古诗词兴趣态度低下、理解体会能力不足,教师教学目标过于应试
曾国藩(1811-1872)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诸多有关书法的论述散见于日记、家书中,本文通过曾氏日常生活中有关书法的论述来研究其书学思想。本文先对曾国藩的书法风格、成就等做了简要概述,再通过对曾国藩日记、家书等文献的整理提炼,总结出四点曾氏的书学思想,一是“以字养神,艺近于道”,二是“以学养书,文艺相通”,三是“南北兼取,刚健
自从萨尔曼·可汗发布他的第一节微课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教学形式,以它的“短、小、精、悍”对传统网络学习资源带来了巨大冲击。互联网上不同课程的微课学习资源大量涌现,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大部分微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ARCS动机模型与微课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ARCS动机模型理论指导下的高
空海(774-835)作为中日交流的“友好象征”人物,是中日两国书法交流的先驱,其带有哲学意味、佛学意味、禅宗思想的书法美学观是中日两国书法交流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空海不同时期的书法特色、取法师承,得出其不同时期的书法美学特征。本文以空海对书法和文学的研究分析作为切入点,结合空海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渊源,对空海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全文分为三章进行讨论:绪论部分是对空海书法研究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