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效应的北方高校水景观空间布局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的蓬勃建设,水景观在新建高校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和营建。然而,关于水景观生态设计却缺乏定量的研究和结论。从水体生态效应的角度出发,定量研究水景观在校园中的大小与布局对校园水景规划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沈阳的气象资料为例,运用Airpak软件对水体在微环境中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模拟验证影响水体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水体面积的大小、临水距离的远近。水体面积由0.5万m2增加到4万m2时,最大降温量由1.5℃增加到3.4℃,最大增湿量由10.2%增加到21%;随着临水距离的增加,水体对周边区域的降温增湿效果呈下降趋势。  本文主要针对核心式水景观、分散式水景观与穿越式水景观三种水景观空间布局形式的生态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选取北方三个学校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数值模拟分析进行比较。建立这三所学校的数学模型,利用Airpak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得出夏季校园内人行高度1.5m处的温度、相对湿度(RH)、预测平均评价(Predicted MeanVote-PMV)与不满意百分比(Predicted Percentage Dissatisfied-PPD)以及平均空气龄(MAA)的分布,发现该校园水景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后得出:从降温增湿幅度方面看,若等大面积的水体分布在校园中,核心式水景观降温增湿的幅度比分散式水景观更大。然而多块面积小、密集分布的水体对周边区域的微气候调节更为均匀,共同作用的调节范围更大。因此,从微气候调节范围方面看,若等大面积的水体分布在校园中,分散式水景观比核心式水景观的调节范围更大。从生态景观格局角度来看,穿越式水景观要比核心式和分散式要好;如果校园水源充足,穿越式水体和分散式相结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案,一方面增强了校园水体的生态效应,另一方面作为一条景观廊道,加强了校园景观的联系,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沈阳市为例,运用Airpak软件模拟分析水体周边的建筑布局。通过模拟分析可知建筑位于水景观夏季主导风下风向最好,综合沈阳夏季通风和冬季防风考虑,建筑置于水体的西侧、北侧和东侧这三个位置比较好。水体两侧布置建筑应采用斜列式方为最佳,立面上以“南低、北高”为原则,做好夏季通风、冬季防风。通过实测验证水体对周边环境的降温增湿作用比绿化优越,在规划中将水体绿化复合设计可以产生较好的生态效应。  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室外环境进行的气候监测,将温度变化量、相对湿度变化量与模拟值进行了对比,虽然校园的水系周边环境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也有相应的变化,这些因素很难摒除,但是从绘出的折线图来看基本呈现的变化趋势是相对一致的。  针对前文沈阳建筑大学水景观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水景观的优化设计,主要从总体规划、临水建筑布局以及临水绿化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着手。着重于校园水景观布局规划,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对现状优化改善方案进行了论证。通过对四个水体面积不同的方案进行模拟论证后说明水面率达9%左右是比较恰当的,水景改造后校园的教学区、生活区以及休闲区等三大功能区的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其他文献
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一贯关注城市的视觉形象。而城市天际线作为反映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对于研究城市天际线的评价和控制的系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建筑技术与材料有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建筑形态逐渐突破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以崭新的甚至光怪陆离的
现代交通的发展和专业学科的细分使桥梁功能逐渐单一,形式逐渐趋同。文章认为当代建筑师不仅有责任优化桥梁的功能和形态,营造适宜环境的人性化桥梁,而且要挖掘桥梁功能的多重特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更是在新的纪元里,全人类所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因受到特殊的社会背景及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进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博览建筑展示空间正经历着向现代化过渡的重要变革,以参观者(用户)为中心,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参观信息需求,已
近年来,城市滨水区因其优美的自然景色、便利快捷的交通体系、宽敞的开放空间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滨水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和
农村聚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物质文化,也是体现本土风情的精神文化之一。成都平原农村聚落是其传统农耕文化的物质载体,研究农村聚落形态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弘扬地域
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用地紧张而引发的城市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城市中心区出现的问题更加严重,这给区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地下商业建筑的兴建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
商业综合体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它整合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其开放、融合的特征也让它成为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空
本文将时间定为以双向交流、无限开放、网络化为特点的后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讨论了数字信息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传媒空前强大的社会条件下,大众文化、媒体、信息技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