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矿质元素处理下蒙古黄芪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种子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Fe、Zn、Mn、Cu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状况、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和蒙古黄芪植株中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Fe、Zn喷施处理对蒙古黄芪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如下: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量元素处理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发现适宜浓度的微量元素溶液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同时提高了黄芪幼苗的抗逆性。400mg/L FeSO4、100mg/L ZnSO
其他文献
24nt-siRNAs是水稻籽粒中数量最多的小干扰RNA,在水稻的强弱势粒灌浆期间呈规律性分布:随着灌浆的持续,强势粒和弱势粒中24nt-siRN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但各个时期弱势粒中24nt-siRNA表达量都高于强势粒。因此研究籽粒中24nt-siRNA表达量变化对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充实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了新丰2号第12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区段胞嘧啶甲基化状态,5’RA
学位
小麦籽粒脂肪氧化酶(LOX)是影响面粉或面制品颜色发生褐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与小麦加工品质、储藏品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小麦籽粒LOX活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其与面粉或面制品色泽的关系对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用黄淮麦区主要小麦品种(系)和本实验室构建的周麦16×咸阳83104的F4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两年4点次的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LOX活性,同时利用本实验室研究开发的Lpx-B2
学位
为探明砂姜黑土区冬小麦生产养分限制因子,制定该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施肥技术模式,本试验于2012-2013年度在典型砂姜黑土区的河南省商水县大田生产条件下,以氮、磷、钾三元素不同配施处理为试验因子,设置了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为对照(CK)、仅施氮肥(N)和氮磷(NP)、氮钾(NK)、磷钾配施(PK)及氮磷钾配施(NPK)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以
学位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了植物体内的生化合成、能量转移、信号转导等生理生化过程,对促进烟草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明不同氮素形态对烟草氮素吸收机制及对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机理。本试验采用中烟100为试材,采用沙培试验,从表型结构、基因表达、酶活性及常规化学成分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氮素处理对烟株碳氮代谢水平的影响;并克隆了烟草中一个关键的高亲和硝酸盐转运
学位
本试验以中烟100为研究材料,共设六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施用量以及有机无机不同配比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对烟株生长发育以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目的是为通过合理施肥从而改善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突出浓香型烟叶的质量风格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肥对烤烟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施肥对于土壤有机质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随着有机肥施氮量的增加或者其与无机肥比例的增加可以提高土壤有
学位
为研究贵州乌蒙烟区烤烟香型风格特色,采集了乌蒙烟叶和国内3个典型香型(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烟叶样品106份,侧重分析了乌蒙特色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状况,进行了感官质量鉴定,比较了致香物质在乌蒙烤烟与其他典型香型烟叶间的差异,并建立了基于致香物质的烤烟香型判别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乌蒙烟区烤烟具有典型清甜香风格。清甜香韵代表致香物质占香气物质总量的41.24%。新植二烯占香气物质总量的比例
学位
本研究以3个产区的6个供试品种为材料,试图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产量、质量的表现在品种、生态间的差异,为合理利用品种生产优质特色烟叶提供参考,对毕节自育烤烟品种和当前主栽品种在质量水平和特色风格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明确了毕节自育烤烟品种在感官质量、风格特色方面的特点,为优化品种布局和工业利用提供依据。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如下:毕纳1号在七星关区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在七星关区化学成分,
学位
为了阐明不同土壤条件对烟叶风格的影响,以K326为材料,分别在旱地紫色土(江西抚州甘竹)和水田砂壤土(江西抚州长桥)进行种植,并按当地优质烟叶生产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在烟叶发育过程中,对打顶后不同时期的中部叶片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及对质体色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烤后烟叶进行中性致香物质成分,并进行了感官评吸。探索了不同土壤条件下烟叶发育和物质代谢的特点及其对烟叶风格的影响。结果如下
学位
本文以豫麦49-198为供试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播种量分别为7.5、10、12.5kg/亩),研究了3个时期(返青、拔节、孕穗期)和3个喷施浓度(0、2%、6%)氮素调控对小麦产量、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密度是小麦群体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各个时期,各密度小麦群体数量都有显著差异,均表现为高密度处理高于中密度处理;中密度处理高于低密度处理。在拔节期进行2%氮
学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近年来由于环境日益恶化,导致植物出现雄性不育现象。植物雄性不育阻碍其正常生长发育,抑制有效成分积累,并引发多种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本实验室之前已通过AFLP分子标记获得1条与丹参雄性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差异片段。但导致丹参雄性不育的调控机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