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围绕优质酿酒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展开了“酿酒葡萄引种及品种比较试验”、“赤霞珠葡萄品质形成规律及适宜采收期试验”、“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试验”和“酿酒葡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SV6059”可以作为一个抗霜霉病的品种资源在冀东地区应用,“巴柯”可以作为一个调色品种在冀东地区适当发展。2.赤霞珠葡萄着色后其浆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采收延迟不断上升,且在10月12日至15日含量处于较高水平(21.9%~22.5%));色素含量随着采样期的延迟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在10月9日达峰值(6.25单位/g);维生素C含量呈“低—高—低”的倒“V”字的变化趋势,9月27日达到峰值;单宁含量在9月21日至10月30日波动较大,从9月30日至10月6日的变化比较平稳,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在河北省昌黎地区,赤霞珠葡萄的最适采收期为10月上中旬。3.赤霞珠浆果着色以后,进行主蔓多道环割可显著提高其浆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环割4道较对照可提高2.1个百分点;技术简便易行,省工省力,经济效益显著。4.在负载量为26250㎏.hm-2、22500㎏.hm-2、18750㎏.hm-2和11250㎏.hm-2的前提下,随着负载量的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明显提高,而可溶性总糖、花青苷并没有随着负载量降低呈现规律性变化,自由水含量呈下降趋势,束缚水含量呈上升趋势,枝条的萌芽率、果枝率均有上升趋势。较低的负载量有利于提高和改善葡萄生长发育和浆果品质。5.昌黎地区酿酒葡萄园生长季经常出现的病害主要有15种,且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期各不相同。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是最主要的病害,应重点防治。气候条件与酿酒葡萄病害发生的关系密切,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形成和飞散;因此二者是酿酒葡萄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对酿酒葡萄病害的感病情况不同,赤霞珠感染炭疽病最轻、感霜霉病和白腐病最重;梅鹿辄感炭疽病最重、感其他病害最轻;品丽珠基本居于二者中间水平。6.昌黎地区酿酒葡萄园害虫主要有19种,其中主要害虫有绿盲蝽、葡萄二星叶蝉、金龟子、斑衣蜡蝉、葡萄短须螨、葡萄天蛾、葡萄虎蛾、葡萄锈壁虱等。其中绿盲蝽活动期最长,且一直都是为害优势种,应重点进行防治,以第一代危害葡萄最为严重;不同地势及不同品种受绿盲蝽为害情况不同,坡地较平地发生严重。7.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适宜昌黎地区实现优质酿酒葡萄栽培的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