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及分析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技术是指为了获得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印迹分子、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亲和性和选择性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本研究工作旨在研究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并探讨了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分析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包括:   1.我们用电化学引发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电极表面制备了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化学方法等对聚合物的表面形态、印迹效果进行了表征。该方法能在电极表面制备结构均匀,致密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模板分子洗脱后,在印迹膜上留下了在空间和官能团上跟模板分子有互补关系的印迹孔洞,该印迹位点能选择性识别和结合印迹分子;这种结合行为会阻碍铁氰化钾探针分子穿过孔洞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其电化学信号的降低与蛋白质的浓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能选择性识别印迹分子。印迹膜具有良好稳定性,并能重复使用,在生物及环境检测中有很大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2.我们制备了基于聚吡咯的包含三种功能单体的肾上腺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且考察了丙烯酰胺和组氨酸两种单体的加入对膜的影响。丙烯酰胺的加入形成的复合膜大大提高了膜的印迹效果和选择性,而组氨酸的加入在提高膜的选择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基电流,提高了灵敏度。在1×10-4-1×10-2mol/L浓度范围内,肾上腺素的浓度与其还原峰电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线性方程是I(μA)=0.729Xc(mmol/L)+13.083,线性相关系数R=0.9943,检测限可以达到10-4mol/L.这种印迹膜对肾上腺素具有特异选择性,能够区分与肾上腺素分子结构相似的分子,但在高酸度下对阴离子的有一定的静电吸附。总之,这种方法对今后的制备基于聚吡咯传感器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盘状液晶自组装形成的柱状液晶相,是具有一维传导功能的分子通道,在光电传导、空穴迁移、能量转移等诸多领域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当不对称取代稠环双卟啉分子两侧的卟啉
学位
本文第一部分的工作研究了温度敏感性嵌段共聚物对酶的热保护作用。酶等蛋白质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然而由于蛋白质在较高温度下会发生聚集从而失活,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位
电化学刻蚀因加工面不会产生损伤和应力,是微加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加工技术之一。通常,电化学刻蚀可按直接或间接的腐蚀途径实现材料去除。前者需将导电工件作为电化学阳极,而后
苯并咪唑是一类重要的含有咪唑和苯环的稠环化合物,具有比咪唑更大的共轭结构和较强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能力,这使得它在医药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潜力和巨大的开发价值。苯并咪唑能够通过弱的相互作用力与多种生物靶点相互作用,从而展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寄生虫、抗组胺、抗病毒、镇痛消炎、抗增殖等。近年来,耐药性已成为一个危害全人类的重大课题,人们迫切地期望理解现有药物的新作用机理从而研发出可替代的的药物。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