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gener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加剧,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下渗滤系统由于构造的限制,大气复氧进入基质内的氧气严重不足,导致基质内部长期处于厌氧或缺氧状态,限制了系统对氮的去除。本论文以模拟地下渗滤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常规地下渗滤、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不同水力负荷下的脱氮效果及脱氮基因特征。并研究了进水COD/N比和有机负荷对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污水脱氮效果、脱氮微生物数量和脱氮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本论文研究以及对曝气地下渗滤系统的优化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规地下渗滤系统布水管以下基质处于缺氧或厌氧环境;曝气创造了地下渗滤系统基质50 cm处好氧环境,80 cm和110 cm处缺氧或厌氧环境。常规地下渗滤、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基质上层溶解氧浓度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减小。0.06、0.18和0.3 m3/(m2·d)水力负荷下,不曝气地下渗滤系统COD平均除去率分别为86.1%、74.8%和62.8%,连续曝气系统COD平均除去率分别为98.2%、96.5%和94.6%,间歇曝气系统COD平均除去率分别为97.6%、93.1%和91.4%;不曝气地下渗滤系统NH4+-N平均除去率分别为72.4%,52.9%和27.4%,连续曝气系统NH4+-N平均除去率分别为94.5%、93.1%和92.1%,间歇曝气系统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8%、92.5%和91.4%;不曝气地下渗滤系统TN平均去除率范围为25.62%-53.24%,连续曝气系统为73.8%-82.2%,间歇曝气系统为79.4%-85.8%。曝气与不曝气地下渗滤系统中,TP的去除率高于90%。增大水力负荷,对曝气地下渗滤系统COD和NH4+-N去除影响显著小于不曝气系统。不曝气地下渗滤系统TN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减小;曝气地下渗滤系统TN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增加。间歇曝气系统对TN的去除好于连续曝气系统。曝气提高了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基因amoA、nxrA、narG、napA、nirK、nirS、qnorB和nosZ的丰度。间歇曝气有利于地下渗滤系统TN的去除并且节约能耗,建议地下渗滤系统采用间歇曝气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与效果。(2)进水COD/N比为3、6、12和18时,间歇曝气使地下渗滤系统基质50 cm处于好氧环境,但没有改变基质80 cm和110 cm处厌氧或缺氧环境;进水COD/N比为3、6、12和18时,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出水COD平均浓度分别为2.52、7.66、20.75和36.28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8.4%、96.8%、95.7%和94.9%;出水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0.56、0.41、0.26和1.14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9.3%、98.9%、98.5%和97.0%;出水TN浓度分别为32.36、22.92、4.11和3.44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17.9%、42.3%、98.7%和91.2%。间歇曝气系统TN去除率随着COD/N比增加而升高。高COD/N比有利于曝气地下渗滤系统TN的去除。相同COD/N比时,间歇曝气系统TP去除率略高于不曝气系统。地下渗滤系统基质硝化菌数量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反硝化菌数量随着基质深度增加而增加。COD/N比对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基质硝化菌数量基本无影响;基质80 cm和110 cm反硝化菌数量随着COD/N比升高而增加。曝气与不曝气系统基质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110 cm→80 cm→50 cm。COD/N比为12和18时,曝气系统基质80 cm和110 cm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不曝气系统。(3)进水有机负荷为7.4、14.8和29.1 g COD/(m2 d)时,间歇曝气使地下渗滤系统基质50 cm处于好氧环境,但没有改变基质80 cm和110 cm处厌氧或缺氧环境;出水COD平均浓度分别为2.16、7.89和20.95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8.4%、96.8%和95.7%;出水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0.85、1.53和2.31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8.1%、94.1%和93.8%;出水TN平均浓度为6.12、4.02和2.38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4.5%、89.9%和94.1%。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TN去除率随着进水有机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较高的进水有机负荷时,间歇曝气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进行。相同进水有机负荷时,间歇曝气系统TP去除率略高于不曝气系统。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随着进水有机负荷的增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增加。相同进水有机负荷时,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基质80 cm和110cm处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于不曝气系统。相同深度,间歇曝气地下渗滤系统基质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而增加。进水有机负荷为7.4、14.8和29.1 g COD/(m2 d),间歇曝气提高了地下渗滤系统基质脱氮微生物数量和脱氮酶活性。
其他文献
随着美丽乡村的不断深入,乡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伴随着发展的脚步,乡村景观的同质化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乡村植物景观的雷同现象较为严重。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乡村特色呈现、乡村文化承载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乡土植物的开发应用种类较少,而应用的种类中又以乡土树种为主,缺少对花灌木及其是草本花卉的开发利用。乡土植物中的草本花卉,在乡村特色呈现、文化传承和家居环境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与人们接触最为紧
我国美术教育改革已经走向核心素养的时代。2017年,我国颁布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高中美术课标组提炼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五大美术核心素养。也提出要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教学比例。新疆地区通过各种文化的融合碰撞,孕育出异常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为绪论、相关概念界定、民间美术进课堂的现状调查和核心素养下民间美术进课堂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新时代社会矛盾转化带来舆论挑战、多元思想文化冲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国际格局和国际环境出现新变化等时代背景下,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根据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域面临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进行科学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坚
科学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科学论证教学在近年来受到了各国科学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了国际科学教育中的热点与重点教育话题。顺应国际教育环境的发展,国内关于论证教学的探索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但仍然不够普及。所以,本研究基于较高水平的课堂中对科学论证教学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特征调查研究。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开展论证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一线教师可以从较高水平的论证教学课堂中积
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中海水占到了97.5%,而淡水只占2.5%。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原本匮乏的淡水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再一次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电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成为教科书的对象逐渐明确,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应有助于学生钻研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通过分析两版教科书秦汉史内容的编写差异,探寻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方法,有助于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发展。以下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而提出以下主张。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必须符合国家立场。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传递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具
学位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研学旅行越来越受教育者重视,一些省市率先开展研学旅行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经费问题、安全问题和效果问题等等,如何具有针对性的开展研学旅行,降低这些问题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影响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经过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发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方法,因此本研究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与校本化相结合,开发与设计适合目标学校情况的高中地理研学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和广告行业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游戏广告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游戏广告都是符合标准、尽如人意的,网络游戏广告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广告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具体有哪些原因和表现呢?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作一个回答,为网络游戏广告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从网络游戏广告诞生开始,学界和业界就对其有所关注,但关注点一般集
在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终归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得到凸显。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拥有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国际以及地区竞争中占有优势,赢得主动。只有全面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建设一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为区域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根本动力。本文以临汾市的五个国家级贫困县
2017年制定的新课标确立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素养是最具人文特色的素养,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有关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融入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目前已成为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乡土资源作为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而现行的历史教学中,对乡土资源关注不够,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乡土资源对于培养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