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aqwww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小板参数与hsCRP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糖代谢受损及糖尿病发生率。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小板除具有凝血功能外,尚有调控免疫反应和参与炎症反应的功能。有学者将糖尿病时活性增强的血小板称为“糖尿病血小板”。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是全身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也是目前最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的标记物,是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监测指标。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由肝脏合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变化,可以促使肝脏内C反应蛋白合成增加,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增加。同时C反应蛋白能增强其他炎性物质的作用,是炎性反应的重要参与者。目前有关冠心病并糖耐量减低人群中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hsCRP及其相关性,了解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炎症程度及血小板的功能状态,为加强糖耐量减低人群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病例分为二组:A组(冠心病同时合并糖耐量减低)及B组(正常对照组)。A组39名已确诊冠心病(CHD)同时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病例来自“阿卡波糖心血管评价(ACE)试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分中心。该试验选自2009年12月~2012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2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男25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63±8岁。B组(病例对照组)来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科2011年9月~2012年9月住院患者,均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行射频消融术,年龄之50岁。共收集病例对照组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平均年龄62±5岁(50-71岁)。观察内容包括:1.病人性别、年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2.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心肌酶(CTnI, CK-MB,Myo)、糖耐量试验、血小板参数、血脂(TC, TG, HDL,LDL,Lpa)及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s-CRP);3.心电图检查;4.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结果;统计学:采用SPSS inc的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指标均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s rho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组与病例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高于病例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病例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小板参数及hsCRP的比较:A组血小板三项参数MPV、PDW、P-LCR及hsCRP高于B组,PLT则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其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s rho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组PLT与MPV、PDW及P-LCR负相关,P-LCR、PDW、MPV之间正相关。hsCRP与PLT呈负相关,与MPV、PDW及P-LCR呈正相关。结论: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存在较高的血小板活性及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体积增大、活性增加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栓的形成有关。2.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小板活性及C反应蛋白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是协同的。第二部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hsCRP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较西方国家更为显著,高达8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紊乱。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比例也非常高,有相当比例是糖代谢紊乱引起的持续性高血糖,而不是应激引起的一过性高血糖。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小板除具有凝血功能外,尚参与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是全身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可反映体内炎症介质活动情况,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也是目前最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的标记物。目前有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人群中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进行了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小板参数与hsCRP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存在较高的血小板活性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且血小板活性与C反应蛋白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是交互的。本研究将进一步检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hsCRP及血脂等,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人群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的相互关系,掌握其血小板炎症程度及功能状态的变化,为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病例分为二组:A组(冠心病同时合并糖尿病),B组(单纯冠心病)。98名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112例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选自2009年08月~2012年0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2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男173例,女37例;年龄34~87岁,平均61±12岁。临床资料包括:1.病人性别、年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2.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心肌酶(CTnI, CK-MB, Myo)、糖耐量试验、血小板参数、血脂(TC, TG, HDL, LDL, Lpa)及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s-CRP);3.心电图检查;4.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inc的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指标均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s rho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检测指标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相比,空腹血糖、女性比例高于病例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血压病、吸烟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醋及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小板参数及hsCRP的比较:血小板三项参数MPV、PDW、P-LCR及hsCRP在A组高于B组,PLT则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血小板参数之间及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Spearman’s rho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小板数目与MPV、PDW及P-LCR呈负相关,MPV、PDW及P-LCR之间呈高度正相关。hsCRP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与MPV、PDW及P-LCR呈负相关。结论: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血小板活性及C反应蛋白水平。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及C反应蛋白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对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是相互、协同作用的,应该引起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的重视。第三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其对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非常高,有相当比例是糖代谢紊乱引起的持续性高血糖,而不是应激引起的一过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快,极其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所以预后一般很差。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不合并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长期预后更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新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预测危险程度,可以指导下一步的检查及治疗方案,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指导医务工作者有重点地有目的地开展工作,有效地提高生存率。本研究将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液白细胞计数),绘制ROC曲线来确定各系统性炎症反应对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同时进行多变量(多项测量指标)观察值的ROC曲线分析,探讨四种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优点。方法:67例均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007年12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男53例,女14例;年龄34~83岁,平均63±15岁。所有病例均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至入院8h内,排除了入院时伴有感染的情况或已经行溶栓治疗。发生院内主要心脏事件(即研究终点:心跳骤停、心脏室速及室颤等高危心律失常、呼吸骤停、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等)的患者,分为A组;未发生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分为B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病人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h)、住院时间(d);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既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一般查体项目:入院后记录体温(腋下BT)、心率(HR)、呼吸频率(RR);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肌酐(Cr)、hs-CRP、血糖(GS)、血脂(TC, TG, HDL, LDL, Lpa)、心肌酶(CTnI,CK-MB,Myo)及白细胞计数(WBC);心电图检查等。统计学采用SPSS inc的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指标均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以中位数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CRP经对数转换达近似正态分布后进行数据分析(为使结果简明仍以变换前数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Manner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定量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采用SPSS10.0软件包绘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c-statistic),并比较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Z检验(MedCalc)比较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正态近似法比较各个预测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采用函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最佳截断点(cutoff point),即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取最大值时所代表的诊断截断值作为最佳截断点(cutoff point)。AUC在0.5-0.7时有较低的准确性,AUC在0.7-0.9时有一定的准确性,AUC超过0.9有较高准确性。AUC=0.5时,说明诊断方法完全不起作用,无诊断价值。应用多变量观察值logistic回归的ROC曲线分析评价四种炎症反应指标联合预测价值。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检测指标6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共有18例(A组,27%)发生主要不良事件,其中心源性猝死8例,心源性休克2例,急性左心衰2例,需要干预的室速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颤3例,再次心肌梗死1例。A、B二组间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血脂、hs-CRP等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入院时体温、心率、呼吸频率、WBC、GS、Cr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入院时单次测量心肌酶谱(cTnI, CK-MB及Myo)亦不能预测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2.体温对AMI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57±0.064,P=0.000,表明预测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最佳界点(T<=36.0℃)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70.0%。3.心率对AMI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12±0.077,P=0.01,表明预测准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最佳界点(HR>83bpm)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67.5%。4.呼吸频率对AMI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79±0.071,P=0.045(与AUC=0.5比较),表明预测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最佳界点(RR>21bpm)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50.0%,特异度97.5%。5.WBC对AMI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AUC=0.664±0.080,P=0.01,(与AUC=0.5比较),表明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具有临床预测价值。最佳界点(WBC>11.5万/μl)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38.9%,特异度100.0%。6.四个协变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预后的预测指标,四个协变量(T、HR、RR、WBC)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UC0.5比较),说明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预测价值。相比单指标(单协变量WBC AUC为0.66),联合指标提高了预测效能。二者AUC比较,p=0.026,差异有显著性。7.炎症反应积分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炎症反应积分:按照以上ROC曲线获得的最佳界点值,将病人入院时T、HR、RR及WBC进行计分,存在其中一项为1分,将炎症反应严重度评为0~4分。卡方检验发现炎症反应积分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炎症反应积分0~1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2%,炎症反应积分2~4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二组之间比较,p=0.000,有统计学差异。炎症反应积分2~4组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炎症反应积分0~1组,优势比(odds ratio)为11.25(2.80,45.16),p=0.000。炎症反应积分0~1可判别为低危病人,炎症反应积分2~4可预测高度危险病人。结论:1.入院时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本研究首次建立的评价方法简单、易行。炎症反应积分0~1可判别为低危病人,炎症反应积分2~4可判别为高危病人。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全身炎症反应积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预后,给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提供显而易见的数据,使病情风险预警时间提前,便于医生早期采取治疗措施。3.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联合指标预测预后准确性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预测价值。与单一指标相比,联合指标提高了预测效能。
其他文献
中国要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多元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必须要对本国的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自觉,并保证其得到良好的继承,重塑中国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如何建构中国文化意
<正>在这条线路中,全体女职工以女性特有的热情,树起一面"娘子军"大旗,成为南京公交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2002年南京公交35路车队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外科治疗体会,为提升临床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采用个案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将2018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1例肺隔离症患者作为对象,详细阐述临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水平及与抑郁、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亲子疏离问卷(IAP)、儿童抑郁量表(CDI)对147名留守儿童的亲子疏离、抑郁水平进
卫生人才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国家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重要保障力量。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