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网络组织理论和创新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网络分析、系统分析、演化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来对创新网络理论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进行研究。 论文包括导论部分、结论部分和其它七章。 导论部分主要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的理论背景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介绍。 第一章阐述了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概念。对创新网络的概念、特征以及主体结构、联结形式等问题作了论述,同时,也对创新、集群和创新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以分工、外部性和交易费用等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系统阐述了创新网络的内部机制,包括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演化机制。引入自然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对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划分了创新网络发展的演化阶段。 第四章对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构建创新网络进行了分析。这章首先界定了中小企业的定义,指出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随后从历史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在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中,中小企业是如何重新焕发活力,并形成网络化组织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最后从理论上来论述中小企业为什么需要创新网络,创新网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中小企业创新网络。 第五章对国外典型的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选取了以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美国硅谷地区和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第三意大利”的中小企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对二者创新网络的发展路径和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可以借鉴的一些成功经验。 第六章对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创新网络进行了案例研究,选取了与硅谷和“第三意大利”具有相似之处的中关村地区和浙江省,总结了二者的一些特点和成功经验以及在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和运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七章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在构建创新网络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如何构建和培育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如何实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跨越的战略转变;政府如何成为创新网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支持者;研究机构和大学如何改革才能在创新网络的发展中起到推进作用;各种中介和服务机构如何为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该文试图能够给出理论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建议。最后是该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并就论文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说明。 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对集群和网络经济的研究不同,该文从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分析的视角对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就创新网络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以及企业与这些主体之间为什么会形成网络以及网络的联结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这是不同于以往有关网络经济及其集群研究的地方。例如,在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上,马歇尔着眼于市场功能的特点分析;韦伯从专业化与分工的角度进行论述;波特则着眼于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克鲁格曼却用模型来表述了产业集聚的思想。然而,他们的分析都没有从创新和制度的角度进行阐述。该文的创新之处就是从制度、创新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信任、意会性知识、大量的日常革新(无法申请专利)和非正式交流等制度安排的纽带是集聚能产生集聚经济、外部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根本原因。又如,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虽然正确地研究了集群和网络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对创新在集群和网络之间这种关系上所起到的作用则语焉不详,该文则通过引入“新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强调了创新因素是解释集群和网络兴衰的关键性因素。 第二,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关于创新网络的结构、运行、演化的理论和经验研究都很有限。该文在阐述创新网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创新网络的内在机制(形成机制、运行机制、演化机制以及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机制)进行了分析,深化了对于创新网络的理论研究。在这方面的创新之处主要是通过引入自然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和进化论的观点,并与“新熊彼特”创新理论和网络经济的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对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网络演化阶段的新观点。创新网络就像生物种群一样,有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它经历了萌生、成长、成熟、衰落(或更新)的四个阶段。创新网络演化阶段论的核心要点是: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集群单元的突现是创新网络成长的发动机,这些集群单元就是自组织过程中的吸引子,这些吸引子通过非线性和正反馈机制导致了相关企业和机构的自组织过程,从而导致了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成长。该文运用非线性、报酬递增(递减)、路径依赖、锁定和突变的演化理论论证了创新网络的四个演化阶段。 第三,以往对创新网络的案例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该文则注重对案例中创新网络形成的历史脉络、外部环境以及各个行为主体进行全面分析。认为创新网络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是经历了一系列的路径出现和路径选择,才逐渐形成、演进和完善的。在此基础上对案例网络成功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启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广泛的非正式网络关系,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全方位的、高度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系等是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四,探讨了地方创新网络与全球知识网络的联接和拓展的问题。由于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或全球知识网络与创新网络几乎是同时兴起的。全球化趋势不仅体现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突破国家的界限,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国际经济分散活动的功能一体化过程,意味着经济行为在地理空间上更广范围的扩展。全球经济的基本架构已经变成了一个开放而多边的网络结构。但是,全球经济中持久的竞争优势却来自于根植于地方创新网络之中的知识、信息、关系和动机。经济全球化不仅没有消除地方化,反而突出了地方化能力的重要性。在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中,地方化能力首先是那些促使该地区企业比其它区域的竞争者能更快地创造、获取、积累并利用知识的能力。地方创新网络是全球知识网络的组成部分,在构造本地区创新网络时,必须高度重视全球创新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但也要认识到,全球知识网络也能破坏当地的文化基础和创新网络,容易造成本地创新网络对外部创新网络的过分依赖,损害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因此,要在积极参与全球知识发展的同时,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激发“后发优势”,实行跨越式发展。 第五,在对国内外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于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系统性对策。同时,结合我国目前提出的加强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创新网络建设来加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实现由“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较系统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协调发展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和谐社会的核心特征是社会公平与公正,而财政转移支付是以促进收入及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手段,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财政转移支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类型
尸体(病理号:6450)肉眼所见:在肺、肝、脾的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性粟粒结核灶,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但肺内来见原发性结核灶(Ghon氏灶)存在。肠系膜淋巴结亦稍充血
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保障。
10月27日,由德信无线与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7000万美金建设的高科技手机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其千万级的产能和全价值链的运营模式都已达到国际水准.作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
全球大约有3400万人感染HIV,尽管很多病例已经采用药物治疗,但是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新感染的HIV疫苗。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指出,可以预防HIV感染的一种疫苗即将诞生。科
期刊
当汽笛鸣响,此次海上旅行便正式开启。同探索陆地上的目的地一样,13.8万吨级的漂浮城市“海洋水手号”上精彩无处不在,让人目不暇接,如何像个老手一样优雅从容,尽享海上假期,就请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