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中不仅含有挥发性脂肪酸、腐殖酸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还含有丰富的磷、钾、钙和镁等营养元素,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通过从剩余污泥中回收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既可使剩余污泥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又可补偿污水厂的运行费用,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通过比较四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的破解效果,掌握了剩余污泥破解过程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释放特性。在此基础上,尝试了通过高压均质法破解污泥选择性释放碳源,将剩余污泥开发为碳源的可行性;探讨了碱解剩余污泥释磷和磷酸铵镁沉淀回收磷的可能性;评价了通过“碱解—厌氧消化”新工艺处理剩余污泥,快速产甲烷的效果。最后,探索了将上述资源化技术(回收磷和产甲烷)集成,实现剩余污泥综合处理处置的效果,并开展了物质流衡算和经济性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碱法、ClO2氧化法、超声波法和高压均质法)破解污泥时,有机物和营养物释放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有机物释放量随作用时间变化情况,及观察作用时间结束时的剩余污泥形态,证明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破解污泥时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不同预处理方法破解的剩余污泥有各自适宜的用途。(2)经理论释放值和实际释放值的差异度评价,证明了高压均质法可选择性地释放剩余污泥中的碳源,生产碳源的费用低于碱法、ClO2氧化法和超声波法。高压均质破解的剩余污泥作碳源回流SBR系统后,营养性污染物(氮和磷)的去除能力提高了20%以上。监测了系统中惰性物质(灰分、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积累情况,发现伴随破解剩余污泥回流带入系统的惰性物质的积累效应可忽略。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积累规律符合Patterm Ⅰ。系统惰性物质的质量平衡计算发现,系统中的惰性物质维持了一种动态平衡。因此,高压均质破解剩余污泥回流SBR系统作碳源是稳定可靠的。(3)单级碱解可释放剩余污泥中62.86%的TP和35.43%的Ortho-P,但上清液pH高达12.4,超出了磷酸铵镁沉淀回收磷的pH范围。为此,开发了二级碱解技术,它能够维持碱解上清液pH不超过10。经响应面法优化的二级碱解可释放剩余污泥中56.60%的TP和40.70%的Ortho-P,并维持上清液pH在10。按照Mg/P摩尔比1.8:1向二级碱解的上清液中投加镁盐,反应15min,即可回收35.71%和46.88%的TP和Ortho-P,同时回收16.54%的氨氮。采用X-射线能谱仪和化学成分分析,确认了沉淀物中含有鸟粪石。可见,二级碱解释磷效果好,磷易于回收。(4)二级碱解可释放剩余污泥中近20%的有机物,上清液可生化性好(BOD5/COD=0.47)。以上清液(pH9.9)直接厌氧消化产甲烷,在颗粒污泥接种量60%下,甲烷产量达到392±2mLCH4/gCOD,而HRT仅为12h,远低于一般污泥厌氧消化所需的20d。碱解系统依靠剩余污泥自身的碱中和能力而实现pH调节;厌氧消化系统规避了挥发性脂肪酸积累、保持了系统相对恒定的pH,有利于产甲烷。(5)根据破解剩余污泥的资源化技术集成思路,构建了“二级碱解—磷酸铵镁回收磷氮—厌氧产甲烷集成工艺”和“二级碱解—厌氧产甲烷—磷酸铵镁回收磷氮集成工艺‖,两工艺的运行效果良好。两工艺是经济可行的,年产生净收益20万元以上。两工艺的限制性步骤是二级碱解,其工艺参数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