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关键在于预防、早期诊断、针对病因的早期治疗,使病情缓解及延长代偿期。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处理并发症。原位肝移植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但供肝缺乏、费用昂贵、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虽然人工肝对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症状有一定作用,但物理型人工肝的发展还不完善,无法替代肝脏的合成及生物转化功能,摆脱不了血液透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工肝,治疗效果不能达到期望的水平;生物型人工肝由于肝细胞来源匮乏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肝细胞移植治疗也因肝细胞来源所限而停滞不前。目前急需找到一种治疗肝病的高效手段或者解决肝细胞的来源问题。 具有无限或较长期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及其横向分化特性的研究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骨髓中含有两类干细胞,一类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另一类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MSCs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塑性,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跨胚层“横向分化”为不同胚层来源的细胞如成骨细胞、神经细胞、肝系细胞等。MSCs一方面因其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且对身体无害,另一方面MSCs无免疫排斥反应,所以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外均已证明MSCs在体内、外均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能行使肝细胞的合成、分泌等功能。因此,本课题旨在利用大鼠肝硬化模型,进行性别交叉骨髓MSCs移植,探讨骨髓MSCs体内的整合和对肝硬化治疗的情况,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或为生物型人工肝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