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上颌窦形态学的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CBCT测量与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上颌窦形态,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发生率,上颌窦相关线性距离,比较两民族差异性及其对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影响,并为上颌窦提升术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取2014年-2015年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拍摄CBCT的维吾尔、汉族各200人,观测上颌窦窦底形态、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发生率,测量上颌窦垂直向及近远中向线性距离,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族患者上颌窦近远中径的平均距离右侧为(29.1±5.31)mm,左侧为(29.0±4.92)mm;维吾尔族患者右侧为(30.6±4.98)mm,左侧为(30.7±4.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颊腭径的平均距离维吾尔族与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底至牙槽嵴顶的平均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维吾尔族与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左右侧各400例上颌窦中窦底形态的观察中,凹面型均占多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右侧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发生率为44%,左侧为49%,维吾尔族右侧为33.5%,左侧为35%。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两民族上颌窦外侧壁血管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吾尔族患者上颌窦内壁近远中径大于汉族,汉族上颌窦外侧壁的骨内血管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的发生率,因此在行上颌窦提升术时,维吾尔族的上颌窦可能需要两处以上的开窗,然而汉族上颌窦在术中因上牙槽后动脉破裂出血的几率较高,术前需特别注意。
其他文献
部编版新教材与原苏教版教材相比,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能力训练单元的教学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惑,本文结合一次教研活动,探索了提问单元的有效教学策略,引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比较并评估以盘钻法和冲项法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效果,探讨盘钻法用于上颌窦内提升的可行性及优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
目的:通过观察钛离子与T细胞作用后细胞膜电位、胞内钙离子变化及Kv 1.3通道表达情况之间的关系,探讨Kv 1.3通道在钛离子影响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中的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Ju
目的:   1、探讨4种不同螺纹形状的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寻找最佳的螺纹形状设计。2、比较不同直径、长度的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为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例,针对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进行探究。  【关键词】创新思维;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