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中“扒窃”争议问题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扒窃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今已达到明目张胆,猖狂至极的程度。严厉打击扒窃行为,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刻不容缓。2011年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关于盗窃罪的条文内容以及表述,将扒窃行为直接独立入罪,这从立法上明确了国家对打击此类犯罪的决心。由于法律不可避免的具有空白性和滞后性的缺陷,修八实施两年来,随着扒窃犯罪新类型、新变种的不断出现,仅依据修八的条文和有限的相关司法解释已无法满足现实打击犯罪的需要。针对近些年关于扒窃定罪量刑带来的各种争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扒窃独立构成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总结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主要争议问题,通过相关的法学理论,逐一做了详细的解答。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争议的解决:扒窃的成立原则上是否应该有数额限定;扒窃的成立是否必须发生在公共场所;扒窃的对象是否只能是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扒窃的方式具有何种特征;扒窃既遂的成立时间与使用其他方式盗窃的既遂成立时间是否一致等。
其他文献
音乐课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条条框框,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构
期刊
香烟烟雾中已被证实含有4 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50余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然而,日常生活中部分人不直接吸烟,而是与直接吸烟人群处于
自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出台划定了网络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以后,该条的理解和使用就一直备受公众的关注。多年以来学者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法条来划定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呈现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三大理论基础之上的多元理论和多元方法论的共荣也是未来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方向。话语研究介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