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N在哺乳动物细胞早期内涵体上转运囊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真核细胞中,胞吞途径中区室化形态结构是胞吞分子胞内分选转运的结构基础,而区室化形态结构之间的物质转运和信息交流依赖于囊泡的形成与转运。早期内涵体(early endosome,EE)作为胞吞途径中高度动态的区室化形态结构,是胞吞货物的分选平台。EE通过高度动态的管状结构进行货物蛋白的循环转运,或通过膜内陷形成腔内囊泡将胞吞货物转运到溶酶体中进行降解。胞吞物质在EE上的分选与转运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多种蛋白和脂质的参与,它们共同调控EE上胞吞物质的分选与转运囊泡的形成。前期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ACTIN与EE上物质的分选和转运囊泡的形成密切相关。然而,ACTIN在转运囊泡形成过程中膜的重塑,主要包括膜的成管和剪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鉴于此,在本研究中,不同种属哺乳动物细胞COS-7和HeLa细胞作为研究载体;借助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ACTIN在COS-7和HeLa细胞内涵体/溶酶体系统上的定位情况。为了观察ACTIN和其调控因子WASH在EE上转运囊泡形成中的动态行为,在COS-7细胞上瞬时表达常激活型荧光标签RAB5蛋白(RAB5 Q79L)和LifeAct-mKate2或GFP-WASH;由于表达RAB5 Q79L,造成EE发生同源融合,从而形成空泡结构,形成的空泡结构有利于在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有限的情况下观察EE上的动态事件。通过药物处理抑制ACTIN动态组装实验探索了ACTIN在EE上转运囊泡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同时也借助药物处理实验进一步探究了ACTIN功能缺陷对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n)和10 KDa Dextran在胞内转运的影响。最后,借助荧光三标记和活细胞实时成像技术,初步探索了ACTIN和WASH在EE上转运囊泡形成事件中两者在动态行为上的相关性。  ACTIN胞内定位研究数据显示,ACTIN在COS-7和HeLa细胞中的定位呈现高度一致性,主要分布在EE上,在循环内涵体(recycling endosomes,RE)上有少量数量上的分布,且以离散型ACTIN微域的形式分布在EE膜上。荧光标记活细胞实时成像实验数据表明,在COS-7细胞中,ACTIN和WASH与EE上转运囊泡的形成密切相关。COS-7上药物处理实验表明,当使用Latrunculin B抑制ACTIN动态组装时,会造成EE上可能由于剪切功能缺陷而出现长膜管状结构;同时在HeLa细胞上药物处理实验表明,ACTIN功能缺陷会影响Tfn和10 KDa Dextran胞内转运,造成Tfn和10 KDa Dextran在EE滞留。本研究首次在不同类型哺乳动物细胞中初步探究了ACTIN胞内定位以及在EE上转运囊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同时通过荧光标记活细胞成像技术初步探索了ACTIN与其在EE上成核促进因子(nucleation-promoting factors,NPF)WASH在转运囊泡形成事件中两者在动态行为上的相关性;为以后有关ACTIN和WASH在EE上货物分子的分选以及转运囊泡形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某2×12 MW生物质电站烟气脱硝标准不达标,对其进行系统改造分析,设计改造为差速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系统可不做更换,大大降低投资费用.同时在引风机出口增加1套臭氧脱硝装置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在生长过程中总会受到一些恶劣环境的影响,例如低温、干旱以及高盐等。然而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些抗逆机制,以适应不良环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期,Nick Holonyak,Jr.和他的学生M.George Craford和Russell Dean Dupis一起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支LED(Light Emitting Diode)。至今,LED的出现已有50多年的历史。LED相对于传统照明光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其高光效低功耗、高可靠低污染、长寿命小体积等诸多优点大有取代传统光源的趋势。因而对于它的应用性探究非常有实际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已广泛应用。但现今基于传统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存在视频文件的海量存储、网络带宽资源
学位
由于在地理上的特殊位置及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敦煌成为我们眺望古代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一个窗口。历经千年的发展,敦煌艺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