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中广大农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短缺己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突出矛盾,并日益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青海省海东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落后与该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水平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水平是由现行的财政体制、城乡二元结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农民需求表达不畅、青海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上,研究和探讨青海省海东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对于解决该地区农民公共需求日益增长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新青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在对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等核心概念进行限定的基础上,对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建国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和反思。然后通过文献收集的资料以及到农村做实地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资料,分析了当前青海省海东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及形成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海东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思路。当前海东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普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调、农民就业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严重缺失、农村职业教育不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各级政府官员及农民自身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有各级政府投入机制的不合理和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本身的缺陷。在这样的判断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要改善青海省海东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就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建立一种有政策保障、有财力支持、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多元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行政改革浪潮愈演愈烈,如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完善政府职能成为各国公共行政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社会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新时期为解决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所提出的宏观经济社会决策。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