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基础课程之外进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现阶段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从简单的的理论研究转向综合实践研究,初步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研究体系。新课标鼓励充分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校内外化学课程资源来丰富化学课程内容,而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内的本土资源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刚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对拓展和深化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关于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研究还比较少,且由于各地方的本土资源不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有区别,对于怎样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本研究将继续探索本土资源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出一点补充。论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课题研究背景以及相关概念阐述,指明基于本土特色资源开发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理论意义;第二部分:花溪区本土资源的搜集整合,充分分析花溪区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与饮食文化、布依族酒文化、布依族蜡染、高校企业等社会经济资源,从中挖掘与高中化学相关部分并进行有机整合,为本研究提供可行性和有效性资源;第三部分:以《“醉”美化学》校本课程的提出为例,阐明基于本土特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四部分:《“醉”美化学》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与实施过程,包括课程开发前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材编制、课程实施过程以及对该课程的评价,在实践中探索基于本土特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第五部分:结论与思考。本研究表明基于本土特色资源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是行之有效的,丰富了我国以本土特色资源开发化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也对接下来以其他类型的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