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简单参数调整及视角倾斜技术在磁共振减金属伪影的应用初探目的探讨MR金属伪影大小与MR扫描参数及视角倾斜技术之间的关系,评估不同参数及VAT技术的减金属伪影效果。方法1.体模实验:选取钛合金及钴铬钼合金髋关节假体各一,并制作对应的两种假体石蜡模型,将假体和石蜡模型分别固定于水模中心,在场强1.5T磁共振仪上进行FSE T2WI序列扫描。选取临床髋关节FSE T2WI序列,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分别单独改变层厚和接收带宽,对样本进行扫描,在ADW4.4工作站上测量不同层厚及带宽条件下的伪影面积大小。2.招募16例关节置换术后病例,在场强1.5T磁共振仪上同时进行参数优化及参数优化结合视角倾斜技术的减金属伪影序列扫描(冠状面FSE T2WI序列),由两名放射科住院医师单独对二者所得图像质量进行五分法评估,3分及3分以上认为可符合临床诊断需要。利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二者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MR伪影在带宽增加、层厚减少时减轻。视角倾斜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MR金属伪影,改善图像质量。简单参数调整序列图像伪影大于参数调整结合视角倾斜技术图像伪影,不过仍可达到诊断需求(简单参数调整图像质量评分为(3.56±0.68)分、参数调整结合视角倾斜技术图像质量评分为(4.32±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带宽、薄层扫描及视角倾斜技术可以减轻MR金属伪影,改善图像模糊、变形及信号缺失。第二部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减金属伪影磁共振评估研究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MR表现特征以及假体周围感染的MR鉴别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的MR资料,所有患者翻修术前1周内均进行减金属伪影MR扫描,扫描参数如为T1W FSE:TE 15-20ms,TR400-600ms;T2W FSE:TE 80-120ms,TR 2000-4000ms;STIR:TE 80-120ms,TR 2000-4000ms,TI 150ms;层厚3mm,层距0mm,矩阵256*256,FOV 40cm,BW 80.33,NEX 2。其中44例患者同时进行了X线检查和CT检查。观察MR图像上假体与骨交界面、假体周围软组织及骨质的信号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MR表现特征,并通过两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筛选假体周围感染的MR鉴别诊断特征。另外,对其中44例患者的X线、CT及MR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手术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采用四个表资料分析方法评价该三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骨溶解及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三者诊断准确性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诊断的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28例)、骨溶解(19例)、感染(15例)、异位骨化(2例)、假瘤(7例)及假体周围骨折(1例)。假体无菌性松动的MR表现为假体与骨交界面的线样异常信号,骨溶解表现为局部正常骨质信号为软组织信号取代;假体周围感染的主要MR表现为骨质水肿、骨质破坏、关节积液、软组织水肿、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形成、窦道形成等;异位骨化表现为假体周围软组织内骨质信号沉积,假瘤表现为与关节囊相通的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缘光整;骨折的MR表现为皮质断裂处呈高信号灶点,伴邻近软组织广泛水肿。其中假体周围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形成、软组织广泛水肿、骨质破坏和窦道形成等MR征象可用于鉴别假体周围感染。X线、CT及MRI诊断诊断假体无菌性松动及骨溶解的准确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X线及CT诊断感染的准确性与MRI的准确性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MRI诊断感染(敏感性93.33%,特异性100%)的准确性均高于X线及CT检查。结论MRI可以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提供良好的诊断价值,是观察假体周围感染的首要诊断手段。第三部分肿瘤型关节置换术后的减金属伪影磁共振评估研究目的探讨肿瘤型关节置换术后局部正常转归、复发及并发症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骨肿瘤(骨肉瘤40例,骨巨细胞瘤2例,PNET/Ewing肉瘤2例,梭形细胞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而接受骨肿瘤切除+肿瘤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MR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以后进行减金属伪影MR扫描,其中46例为平扫,2例为增强扫描。分析患者术后随访的MR图像表现,观察假体周围软组织信号改变,假体邻近骨质信号改变及假体周围异常信号改变,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术后局部正常转归、复发及感染的MR表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在复发与非复发患者中假体周围MR表现差异,利用Kappa一致性分析比较不同MR征象与肿瘤局部复发的一致性。结果48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行X线及MR检查(其中46例为MR平扫检查,2例为MR增强检查),其中5例进行CT检查。MR诊断局部正常转归者33例(所有患者术后两次MR随访均未见异常软组织肿块形成),肿瘤局部复发12例(手术或活检证实),感染2例(二期翻修手术证实),髌骨脱位1例(患者无临床症状,随着随访中)。局部正常转归在MR上主要表现为假体周围软组织水肿及积液等术后改变;肿瘤局部复发在MR图像上主要表现为假体周围结节状或团块状异常软组织信号,T1WI图像上为低信号,T2WI图像上为等高混杂信号,STIR图像上病灶高信号不被抑制,增强病灶可见强化。假体周围感染在MR上表现为假体邻近骨质及周围软组织广泛水肿,假体周围积液,部分呈包裹性,或可见窦道形成。结论MRI是肿瘤型关节置换术后的理想评估手段,可早期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观察假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