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发展为慢性肾衰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其临床分期可分为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静息期)、Ⅲ期(隐性期)、Ⅳ期(临床显性期)、Ⅴ期(肾功能衰竭期)五个阶段。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结合历代医家对消渴的论述以及DN的现代中医药治疗进展,探讨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理与病理因素。(2)对传统的糖尿病肾病研究模型进行改良,缩小与人类2型糖尿病肾病病理变化之间的差距。(3)观察降糖益肾方对链脲佐菌素(STZ)、饲喂高脂饲料、单侧肾切除方法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就组方内滋阴益气、活血两大类药物进行对比研究,从常规、超微病理结构、糖代谢、肾脏血流动力学、血脂等方面深入探讨降糖益肾方的作用机制。(4)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降糖益肾方对细胞因子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影响的作用机制。(5)临床治疗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临床症状与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来验证降糖益肾方治疗DN的有效性,并分析其作用机理。 结果显示: 1.糖尿病肾病当属“消渴”之“下消”范畴,其中医病机错综复杂,往往虚实夹杂并互为因果。其虚的根源在于肾虚,肾虚成因有二,一为肾本虚,一为上中二焦燥热太甚,伤及肾水致肾虚。下消发病的关键在于肾水的进一步受损,气阴两虚、水火不交是其基本病机,阴损及阳是导致全身性虚衰也是导致病情恶化的的主要原因。久之血脉不通,产生瘀血等病理性产物,此为因虚而致实,瘀血是贯穿整个病理变化过程并导致病变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当补虚去实。当补者以滋阴补肾益气为主,同时结合活血化瘀,标本同治。针对其基本病机,以滋阴益气活血为法拟定降糖益肾方。 2.观察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单侧肾切除三因素对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STZ+手术+高脂饲料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最为明显,出现明显微量白蛋白尿(p<0.01)。STZ+高脂饲料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比单纯使用STZ诱导组要高(p<0.01),但对肾功能的影响低于STZ+手术+高脂饲料组与STZ+手术组(p<0.05),而STZ+手术组不能使OGTT2h后血糖稳 定在 11.linm几 kXI。结果提示采用 盯Z+手术+高脂饲料方法诱导 的大鼠模型最接近人类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病理变化。 3.观察降糖益肾方对小剂量STZ诱导并单侧肾切除,高脂饲料喂 养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对讪后血叫唐有显著降低 作用h叩.05),能有效抑制肾小球系膜基质的增生,减轻肾小球毛 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保持足突与弧膜的完整性,减轻血管腔狭窄, 降低GFR、尿微量白蛋白以及p;-微球蛋白(p;-MG)的排泄率 (P<0.05),能改善高血脂状态,降低血TG、TC含量(P<0.05),降 低 TXB;与 T从比值b叩.05),改善微血管循环障碍的状态;能升高 ’肾组织中Na乙K\ATP酶的活性h刎.、05)。提示该方可通过参与调节 糖代谢、脂类代谢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使肾小球高灌注状 态得到改善。 4.降糖益肾方内滋阴益气药物与活血药物对比研究的实验结果: 滋阴益气药物对OGTTZh后血糖有降低作用,能降低GFR、尿微量白 蛋白、p批G的排泄率帅刎.0 5),升高肾组织中Na*K乙ATP酶的活 性(P硼.05),而活血药物作用不明显(p叩.05),但活血药物对高血 月习 态有改善作用,能降低血TG、TC含量(P<0.05),对微循环障碍 及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p叩.05,p刎.01)。提示滋阴益气药物与 活血药物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单纯运用活血药物不能从整体上改善/肾脏的结构与功能。‘5.对大鼠肾J、球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民 (TG-民)J 型胶原uBC 法〕阳性产物生成的影响检测:模型组大鼠肾小球棕色阳性产物明显 增多,经降糖益肾方治疗后棕色阳性产物生成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 发病过程中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以 TGF-p;为核。C因子,其参与 的调控作用与细胞外基质代谢、细胞增殖、细胞肥大等诸方面都有着 密切的联系。实验提示本方可通过调节TGF-pl达到调控肾脏整体功 能,并可减少N 型胶原的生成而维持肌M的完整性。 6.通过降糖益肾方对62例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比观察,显示了降糖益肾方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降 低空腹及餐后Zh血糖,降低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 泄率,改善患者的高血脂状态,从而对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具有 较好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