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中学教师由于工作环境、生活压力和专业支撑缺乏,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单一化,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农村中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要求等原因,更凸现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进展的缓慢与滞后。如何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和直接影响农村教育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论文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法,在总结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到唐山市岔河镇中学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岔河中学教师进行访谈,对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观察,查阅学校的相应资料,详细记录岔河中学以学校文化为依托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全过程;并利用案例分析对岔河中学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三层次模型的建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农村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论文主要结构为:绪言:主要针对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界定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第一部分:结合当前理论成果和岔河中学教师实践活动提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类型和构成要素。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岔河中学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学校可持续发展理念、新课程下智慧型教师培养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指导着具体的构建过程;通过实践证明:构建学习共同体对实现教师教育幸福、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和形成教师实践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岔河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发展内容。岔河中学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三个层次,分别是: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年级组教师学习共同体和班级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个层次的发展内容与要求。第四部分,分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分别从学校层面、年级组层面和班级层面论述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组织活动的开展。其中注重学校领导者管理理念的转变、学校文化的建设、校长的引领与示范、教师观念的转变等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分析岔河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不足之处,并提出强化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是推动岔河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