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强调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农村社会治理问题备受关注。村级治理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村民的安居乐业。村级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村级财务治理,村级财务治理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核心,更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如何积极探索适合村级财务治理特点的村级财务治理体系,规范和促进村级财务治理工作,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农村村级治理和村级财务工作的分析归纳,总结其不同阶段的治理方式与特点,选取浙江绍兴上虞、诸暨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所属的70个村作为样本村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其中问卷调查70名村干部、70名村财会人员和220名村民,走访样本村所属农经站、乡镇三资管理中心,研究发现村级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部分村干部对村级财务治理目标不明确,(2)村级组织机构参与方式、程序不明确(3)村级财务治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4)村级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研究认为影响村级财务治理的因素主要有:(1)农村传统习惯观念,(2)村干部的受教育程度及年龄,(3)村财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及年龄,(4)村民对村级财务的关注度,(5)村干部、村财会人员的报酬。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农村村级治理对村级财务治理起到决定性作用,村级治理越好村级财务治理越规范,(2)村级财务治理是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高级形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整的村级财务治理体系,(3)构建完整的村级财务治理的框架体系应包括村级财务治理的目标、原则、内容、运行机制等,其中村级财务治理的目标应是服务村级治理、正确处理权、责、利关系、实现民主管理;其遵循的原则应是分类管理原则、重要性原则、党政分工不分家原则、组织协同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和因村制宜原则;其治理的核心内容应是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共同构成其运行机制。村级财务治理应在县市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