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背景下陕北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变迁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sunny88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丘陵沟壑区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退化和农民的贫困,它们放大了生态不安全、社会不稳定的积累效应,这些皆与区域发展方式不合理有关。陕北丘陵沟壑区的乡村聚落发展有其特殊性,它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承载力决定了其必须走新型绿色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9年党中央做出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首先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经过15年的实施,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传统观念变化、乡村聚落选址、规模及布局方式变化、乡村聚落功能与结构体系转变、发展模式更新、建筑院落与单体样式转型以及乡村景观变化等方面。退耕还林在改善陕北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乡村人居建设影响巨大,但是乡村聚落的营建模式仍停滞不前,因此出现了新的人居矛盾。政府发放粮食和经济补贴给退耕农户,农耕不再是唯一的生存手段,乡村聚落摆脱“劳作半径”的制约,由“分散”开始走向“集聚化”的新型布局模式,由此产生一系列新问题。一是生产生活方式与聚落布局模式的矛盾。新型乡村聚落大多数照搬城市居住模式,这种布局模式与退耕还林后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匹配,忽视了居住者在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后对居住方式的内在需求;二是传统地域文化的断裂与消失。大规模、集聚式的乡村聚落建设无视当地自然与文化特征,遗弃传统聚落所蕴含的生态优势与文化内涵,导致新建民居地方特色消失、样式杂乱、室内热环境质量差、地方景观遭到建设性破坏等问题。以上这些已经成为陕北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人居建设当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陕北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长久以来一直都是以传统农耕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因此乡村聚落的类型主要依据所处地形特征进行分类。现在由于退耕还林的影响,该地区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产业模式。本研究提出了以不同产业模式划分乡村聚落类型的方法,并根据产业模式的不同特征,探讨了以下三种陕北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适宜的发展建设模式。模式一:以维护生态修复成果为主的乡村聚落发展建设模式;模式二:以设施农业及设施养畜为主的乡村聚落发展建设模式;模式三:以旅游开发为主的乡村聚落发展建设模式。针对以上不同的产业模式,本研究对模式的选择、技术支持、影响因子、乡村聚落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助于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缓解人居矛盾,并为后续黄土高原丘陵地区的乡村聚落建设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正>背景:由于缺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我们决定对已发表的临床数据进行一次系统评价及分析,以此来比较递增式血液透析是否优于传统的3次/周血透频率。方法:我们通过对PubMed,E
会议
<正>医药品从加工、生产到包装,要经过无数的环节,我们这里暂且不讨论药品本身的质量要求,就从医药品包装的设计、材料对于药品本身的影响,就足以认识到包装的重要性。尤其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人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对于RA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消炎
盈余管理自1980年以后受到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构建真实业务获得企业及企业管理层自身利益做大化的行
作为一种新型多孔功能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目前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其特有的多孔结构和理化性能,在色谱分离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受MOFs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即为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项产物,其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于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
本文研究了复合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了复合储能的控制策略,将不同特性的储能装置混合使用、协调控制,解决孤岛运行下微电网暂态过程中电能质量和系统不稳定等问题,保证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尝试,该制度以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的方式有效克服了其效力羸弱的问题。司法确认制度不仅重
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产品的消费与废弃量剧增,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各国政府纷纷加强相关立法,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人们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