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20世纪中期,出现了种类多样的质轻、疏松且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孔隙的新材料,因其具有较低的导热率,可以降低建筑运营过程中出于维持适宜室内温度所耗费的能量,而被认作保温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围护层中。这种做法使得通常而言的绝大部分结构主体被掩盖在保温层之后,并且令建筑的外墙采用层叠建造做法的现象愈发普遍,这与现有的建构原则有所冲突。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以及如何化解性能需求与建构学所诉求的表达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文章的研究目的所在。
文章追溯了保温材料自身的诞生、发展和应用的变迁以及建筑中保温理论与相关实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中期,出现了种类多样的质轻、疏松且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孔隙的新材料,因其具有较低的导热率,可以降低建筑运营过程中出于维持适宜室内温度所耗费的能量,而被认作保温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围护层中。这种做法使得通常而言的绝大部分结构主体被掩盖在保温层之后,并且令建筑的外墙采用层叠建造做法的现象愈发普遍,这与现有的建构原则有所冲突。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以及如何化解性能需求与建构学所诉求的表达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文章的研究目的所在。
文章追溯了保温材料自身的诞生、发展和应用的变迁以及建筑中保温理论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等客观事实,以此作为文章研究与讨论的基础,并借助部分热力学原理与理论以便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在建筑外墙中设置保温层的这一现象。并查探了目前常见的三类外墙保温形式即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夹芯保温的创造与应用的时代和地区。
文章重点论述了外墙夹芯保温的做法,其中包括了对空心墙和层叠建造的讨论,指出加入了高性能保温材料等性能材料的层叠建造是墙身功能复杂化的体现。借此呈现出现有的建构原则中对于能量话题的忽视,以及结构表现在性能层的加入后应有新的观念来评判的这一论点,即结构的表现不再依赖于直观可见,其建造逻辑遵循了能量的法则。从而对现有的建构话语进行拓展,也是填补其所缺失的能量议题的一次尝试。
最后文章中借助实际项目设计方案朔北乡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回应文章论点,其建筑外墙设计采用了层叠建造的做法,以满足建筑保温需求的同时具有内在逻辑的支撑。
其他文献
美国 美国楼市失宠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过去的一年中,海外投资者在美国购入的住宅房产总值约779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36%,与两年前相比跌幅接近50%。 NAR这份名为《2019年美国住宅房地产国际交易概况》的报告显示,2010年起,海外投资者在美国住宅市场上的投资额为66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长,在2017年达到了1530亿美元,
日前,北京市统计局公布,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均价达到6725元/平方米,而上海公布的商品房住房销售均价为6698元/平方米。
几个月前,中国领导人在访问江西省时提起了长征这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他在回应与美国不断加剧的经济冲突时说道:“现在是新的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 在中国,对领导者这类宏大讲话象征意义的解读要比字面解释更为重要。在长征的地方,中国领导人的提醒凸显出了中国最强大之处:远见。 这种力量在7月初我最近一次访问中国期间展现了出来。在经过一系列广泛会议和讨论后,我们得出了三个结论。 首先,对中国领导人来
凭借近60亿的销售巨额,京城十大商铺销冠为调控风暴横扫的2005年画上了近乎完美的句号。 明星商铺的辉煌让整个京城商铺市场在暖意渐浓的春天狂躁不已;然而,躁动中蕴藏危机! 500万的供应压得商铺市场一时间喘不过气,消化难题积重难返。长久困扰商业地产的“钱”途问题更是迫在眉睫!
回望上半年,在“六稳”政策和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提振作用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份平稳运行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中国经济有效抵御了内外部各种下行风险的冲击。展望下半年,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减税降费、稳投资、稳金融等一批政策的效果将继续显现,对调结构、优效率、促增长等具有较强支撑作用。 在上半年提前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后,下半年还有哪些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三四季度经济能否迎
自改革开放开始,城镇化就一直是江苏省追求的目标。江苏省致力于持续推动城乡空间品质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着力塑造当代江苏地域特色。依据未来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江苏省中部沿海平原地区将处于江海交汇特色风貌核心片区、沿海特色景观廊道和沿江特色景观廊道的交汇区域,其整体风貌急需被进行研究以及规划。乡村地区作为彰显区域风貌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整体风貌的呈现影响显著。在此语境下,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开展了“江苏沿海平原地区乡村风貌整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笔者曾跟随导师参与该项课题的研究
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乡土工业建筑成为乡村中亟待保护更新和改造的对象。拆除、保护、改造再利用是乡土工业建筑的三个归宿。拆除重建的方式严重破坏了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保护和改造再利用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旧建筑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具有保护的价值,而从安全性和舒适性角度,建筑承重结构的安全性和围护结构声、光、热等各方面性能又亟需提高,这与保护是冲突的。如何正确地处理保护和改造再利用之间的矛盾,在改造再利用中选用何种技术手段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改造再利用设计
传统建筑聚落承载着完整的历史记忆并且物质空间的连续性保存良好,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整体面貌直接反映出了城镇历史风貌的特点,是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建筑聚落,传承历史文化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建筑及规划设计中去,已成为时代的趋势。而建筑作为传统建筑聚落空间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及影响着聚落整体风貌。
然而,目前在传统建筑聚落更新改造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破坏或忽视聚落空间肌理的现象。在研究层面,很少学者以完整的视角在传统建筑聚落空间肌理,特别是适应空间肌理的建筑特征上,从建筑形态及布局规律一直到最
早在2006年,我国党中央领导人就提出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明确提出中国正处于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自主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创新型企业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型企业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也离不开承载技术研发的容器。因为研发模式的转变与科研手段的不断更新,早期研发建筑不能满足现阶段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多变,四季差异较大,在冬、夏两季极易出现极端天气状况,提高建筑围护体系的气候适应性与缓冲性能是应对此自然状况的重要途径。从该角度出发,笔者将“复合界面”的生态研究作为切入点来探寻此问题的应对策略。
本文首先对复合界面定义以及热缓冲效应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对前人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归纳了复合界面热缓冲作用的机理与方法:复合界面的空间层级、热缓冲性能体现、通风路径以及季节调节模式。然后,笔者将现有建筑中的复合界面类型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复合屋顶、复合立面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