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壁面湍流边界层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低速湍流风洞中,应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分别对V型沟槽表面和光滑平板的湍流边界层的瞬时速度进行测量。用X型二分量边界层热线探针,以高于对应最小湍流时间尺度(Kolmogorov耗散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风洞中并排放置的沟槽壁面和光滑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雷诺数(自由来流速度)下平板、槽上、棱上三种情况的瞬时流向、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根据壁湍流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粘性系数等内尺度物理量的关系,通过非线性迭代拟合摩擦速度u ?,用平均速度剖面法测量壁湍流的壁面摩擦阻力和壁面摩擦系数,获得沟槽壁面湍流边界层减阻的实验依据。用流向速度分量信号的多尺度子波系数辨识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用自相关法确定了不同尺度湍流结构的时间尺度,用条件采样和相位平均技术提取了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猝发时流向速度分量、展向速度分量和雷诺应力分量的相位平均波形。研究了多尺度相干结构猝发时流向速度分量、展向速度分量和瞬时雷诺应力分量的动力学发展、演化过程。一定几何尺寸和形状的壁面,改变了湍流边界层中多尺度相干结构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能量分布、间歇性等统计特征量,能够对湍流边界层的不同尺度流动结构进行控制,是沟槽壁面湍流边界层减阻的物理机理。
其他文献
当前风力发电量占据电网总装机容量比例日益增大,风电己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电网规划中,需要考虑风电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风电综合系数,针对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研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长久以来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数学领域里。直到1983年Mandelbort首次指出自然界以及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存在大量分维数的事实,且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暴露出的局限性越发突出,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成为了必然选择。微电网作为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形式,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
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展至今共形成数十种测量方法,可分为机械释放测量法和
环境中的机械振动无处不在,机械振动中含有清洁的振动能量,通过振动能量采集器可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研究初衷是为解决微机电系统的供电问题,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延展,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已成为环境能量收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拾振系统设计技术是保障振动能量采集器高性能运行的关键技术。传统拾振系统多采用弹性结构(比如弹簧、弹簧片和弹性膜等)提供回复力,近
学位
学位
灸法作为传统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因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安全简单的操作和极低的成本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过去的研究中,一直认为灸疗的主要疗效在于灸法对人体组织的温热刺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