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发展已经较为滞后;虽然对其进行的改革尝试从未停止过。因为其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一直悬而未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又由于事业单位在内涵和外延上与行政机关单位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叉和重合,其变迁历史复杂,致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难度大,难点多。2009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了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作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受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因素影响,又有自身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所在,其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是势在必行,而且是迫在眉睫。本文力图从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研究出发,以整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角度考虑,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用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和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并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制度分析等方法,以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为出发点,试探性提出构建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针对现存的问题以及推行理想制度框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借鉴东亚国家经验以及国内早期试点地区的改革成果,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力求构建出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和可行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分为四章,主体框架大致如下:第一章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及现存问题分析。事业单位自身内涵和外延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在有所调整,也与其它的社会组织存在着重复和交叉;因此科学的分类成为解决事业单位一切相关问题的先决条件和首要任务。又鉴于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本身的阶段性和碎片化问题,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就更为复杂。以上因素直接导致其可携带性差、与其它养老保险制度难以衔接等情况;从而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合理的缴费以及给付机制,也给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人保部几次强调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是本次改革的首要任务,这样将大大减少事业单位的数量从而减小财政的压力。由此通过科学调整财政的投入机制,仅涉足于政府作用突出的公益事业领域,并引导和聚集民间力量投入到非基础性社会公益性领域。让民间资本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所在领域的社会效益;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第二章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评估与分析。本章对我国已经出台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大致的评价。虽然我国从1993年便开始着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如同其它社会制度安排一样,有着自我强化的机制,在既定的路线上运行的时间越久,路径依赖越严重;从而使其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差距越大,改革难度也越大。加之各地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使得各个试点取得的改革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推行。因此需要抓住改革的契机,及时纠错,才是经济的改革方式。第三章东亚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及经验借鉴。考虑到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等因素对养老保障的政策取向、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影响,笔者选择了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作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为主要的借鉴对象。因这些参照国家在经济上比我国大陆发达;与欧美国家相比,在人口结构、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上与我国有更多相似之处;从而更利于构建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制度框架。通过三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不仅发现东亚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发现其各自特色条款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和国家政策的偏向性相关。而我国应该抓住这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契机,对某些敏感的细节问题的处理留有缓冲,以便在不影响改革进程的情况下,低成本地平稳过渡。第四章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框架的构建。结合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融入到整体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去,其待遇水平的差异性也只会体现在职业年金层次。因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会呈现为:全国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存在的职业年金为主体、辅之以自愿性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新体系。而其改革不仅需要克服制度设计的复杂性、改革成本带来的财政压力以及各种其它阻力等难题,还需要完善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过渡的相关配套措施。但本着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的目的,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从而平衡利益,减小阻力,是解决改革难题的方向。本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和探索:1、借鉴对象的选取。着重考虑到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等因素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选择了东亚国家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主要借鉴。由于选取的参照国家在经济上比我国发达;与欧美国家相比,在人口结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社会因素上与我国有更多相似之处;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借鉴,能构建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2、建立三层次养老保险新体系:全国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存在的职业年金为主体、辅之以自愿性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为第三层次。推行较低替代率的基础年金作为第一层次的养老保险,提高第二层次养老保险在整体养老金中所占比例,把职业年金建立成额度较大、强制性加入并带有奖惩性质的养老金方案;此方案的实施,可以在降低基础年金对财政压力的同时,给尽职尽责、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良好的预期;增加员工渎职的机会成本。且这种奖惩应该具有累进效应,对于资历越高的员工,奖惩力度越大。这样的职业年金设置,对提高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而言,比直接增加员工的在岗工资更具有激励效应。3、针对养老保险改革中的阻力问题,试图通过向民众明确改革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是消减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贴补另一部分人;因为这样的安排不能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也不能达成此次改革的既定目标;从而减少民众在情绪上的抵触。再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方法,力求以较低的改革成本平稳过渡到新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