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修辞的完整图式——解析布斯的《小说修辞学》以及《我们相伴:小说伦理学》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布斯小说修辞理论的研究缺乏整体性观照,诸如与《小说修辞学》关系密切的《我们相伴:小说伦理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对布斯完整的理论架构认识不足或存在误解。本文以概念的厘清为切入点,力图完整地把握布斯的理论图式。 “小说修辞”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小说之中的修辞”和“作为修辞的小说”,只有对这两方面的共同关注,才能正确理解布斯视为作者与读者交流艺术的小说修辞。为此,以小说文本为媒介的作者与读者交流,是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对隐含作者、隐含读者的现实化等互动完成的。 “隐含作者”的实质必须经由读者意识浸润从而显现出来的作者的意向体验。隐含作者具有场域功能,真实作者和真实读者在其中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是作者和读者交流的核心环节。隐含作者的现实化必须经由作者的投射和读者的推测。作者对隐含作者的投射是以其创作的自觉为依据的,读者对隐含作者的推测需要借助“共导”法和对叙述者进行判断的文本依据来克服主观性。“隐含作者”是布斯提出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其意义在于克服了作者中心、文本中心等理论的片面性,加强了作者、文本和读者的互动。 “隐含读者”是由作者投射并由读者扮演的,它是读者角色的一个“能指”,“隐含读者”是布斯最终超越的一个概念。“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意义,更多地在于理论分析。在阅读实践中,布斯打通了真实读者与隐含读者的界限,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隐含读者角色的扮演以及经验、情感的介入。 对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分析,目的是发掘真实作者和真实读者如何施动于文本。布斯把小说视为一个事件,作者和读者作为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其中从而相互影响,由此他所谓的“小说伦理学”只是对文学情境中作者和读者行为方式的表述。由于布斯的研究是“作者本体论批评”,因而其重点在于作者对于读者主体建构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在文本细读和对资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苦难与救赎两个方面解读穆旦诗歌。 对于一个诗人而言,最高的艺术境界就在于能用自己的心歌唱出整个民族的声音——本质的、恒久
夏天,公共场所等很多地方都开着空调,但这并非人人痛快,身体“吃不消的”大有人在。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门诊主任、中医师林少贞介绍道,室内外温差大,体虚的朋友身体调节功能差,容易受凉,受凉后外邪可能趁机侵入人体,引起感冒打喷嚏,甚至诱发哮喘、“老慢支”发作。这正是有些人老感冒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被空调冷气冻得直起鸡皮疙瘩,在办公室放件薄外套是好办法,林少贞传授的这套“防感冒操”,也能助你少中招。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80后”已不再是“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的创作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复杂;不少“80后”作家,已陆续推出了一些颇具分量的作品。针对这一代际的创作,学界亦不断加
家族是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家本位”的文化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底色。当历史的车轮推进到19世纪末,这样一个维新纳新的时代,作为前现代社会重要标志的家族被当作现代的障碍而
陆游作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不仅诗艺超群,在史学研究和散文创作两方面亦卓有成就。其杂史著作《南唐书》、日记体游记《入蜀记》和史料笔记《老学庵笔记》等都兼具史学和
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延续性时段副词及其相关问题,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分析了延续性时段副词的基本性质和语义特征,提出了延续性时段副词的定义,尤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