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激光与光学材料相互作用造成损伤的研究自激光器诞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以纳秒激光与光学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主。本文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毫秒激光致K9玻璃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与光学材料相互作用造成损伤的研究自激光器诞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以纳秒激光与光学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主。本文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毫秒激光致K9玻璃损伤机理和特性,并对毫秒激光与K9玻璃作用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毫秒激光损伤测试平台,改变焦距以及聚焦位置,研究了毫秒激光作用下K9玻璃前后表面的损伤形貌和损伤概率,并对激光作用过程中伴随的声发射进行了探测。实验结果表明,焦平面位于前表面时,以熔融损伤为主,表现为由前表面向内部延伸的锥形熔坑,尺寸在百微米量级。作用过程伴随有强烈的声发射,其频谱主要分布在10Hz~5kHz频率范围,且声信号的持续时间与熔坑尺寸成正相关关系。焦平面位于后表面时,以应力损伤为主,损伤形貌不规则,尺寸大于前表面,可达厘米量级。作用过程中的声发射较弱,对应频谱在10Hz~20kHz范围内分布较为均匀。焦距较长时,损伤概率随焦平面与样品表面距离的增大缓慢减小,这主要由于焦距变化对能量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毫秒激光辐照K9玻璃的热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激光作用过程中K9玻璃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是导致材料产生应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焦距越短,光斑尺寸越小,作用中心点温升越明显,更容易产生熔融损伤。此外,在短焦距下,中心点周围温度梯度更大,熔融坑尺寸更小,与实验结果吻合。本文研究可为长脉冲激光致光学材料损伤机理和损伤过程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石墨烯是具有优异性质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自发现已来得到广泛研究。石墨烯气凝胶是二维石墨烯组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3D材料,既具有气凝胶低密度、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特性,又具有石墨烯的良好理化性质、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及良好的力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其三维结构上引入功能化纳米材料,制备石墨烯复合气凝胶,拓展其在吸附、超级电容器、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本文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上引入ZIF-8、ZIF-67、
自1963年Lorenz提出第一个混沌模型以来,混沌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关注,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混沌现象的深入研究,混沌系统的动力
本文采用Nd:YAG固体激光器在TC4钛合金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原位制备Ni-Ti-Nb合金涂层,通过试验分析探究激光工艺参数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解决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和Ni、Ti、Nb金属粉末设计等关键问题,形成高质量Ni-Ti-Nb合金涂层,并对其组织性能、力学性能进行分析。选取激光器电流、频率、脉宽、离焦量、扫描速率五个工艺参数,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探究其对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探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是一种由Ti原子与O原子构成的周其期性半导体材料。因其物理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载流子应用寿命长、生物相容性好且对环境无害,在太阳能
常用高活性析氢催化剂多以晶态粉末为主,长期稳定性难以解决。寻找廉价、高活性、高稳定性电解水催化剂是解决氢能源问题的关键。非晶合金催化剂因为其独特的结构表现出高强
相比于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星座首次配备了星间链路,实现卫星间相互精密测距和通信,实现对境外卫星的监测、注入功能,弥补难以全球均匀布设监测站的缺陷。自主导航利用星间
电荷耦合器件CCD受到强激光辐照时,成像质量会因为激光的干扰从而下降,导致图像失真。激光对CCD的损伤效应分为可逆的软损伤和不可逆的硬破坏。CCD成像器件的激光饱和机理分
固定化酶相较于游离的酶有贮存稳定性高、活力强、回收易等一系列优点。因此,人们很早之前就对酶的固定化展开了研究。最开始是单酶的固定化,接下来人们开始研究多酶体系的固定化,但一开始的多酶体系的固定化是相对粗狂的。为了提高酶的协同作用,更好的提高多酶体系的催化效率,定序定量的固定多酶体系变成为当今需要研究的重点。本课题就是为定序定量的固定双酶体系提供一种新的方案。首先,要固定双酶体系先要选择合适的固定化
超精密机床作为实现超精密加工的重要装备,是一个国家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研制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高性能超精密机床。超精密机床系统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需要在超精密机床研发设计阶段对其进行整机系统振动分析,为机床动力学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超精密单点金刚石飞切机床为研究对象,主要的工作如下:(1)建立了超精密单点金刚石飞切机床多刚柔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拓扑图
近年来,在共振线极化光实现原子矢量磁力仪的理论中,以Hanle构型为基础,在与光场的传播矢量及电极化矢量均垂直的方向加一个横向射频场(BRF)的方案被大量研究。在这些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