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过长期进化,人类手脚分工,手从事精细的活动,脚只用来直立行走。与手脚分工的运动特点相适应,在经典的人脑初级运动皮质定位图上,手的代表区位于中央前回,占了很大的区域,脚的代表区位于中央旁小叶,只占了很少的区域。我们观察到,现实生活有一些自小就失去双上肢的残疾人,他们中有一部分通过长期训练,用脚能做很多精细的工作,如写字、作画、雕刻、编篮子。那么,双上肢缺失后,脚部运动控制的皮质区发生了哪些重塑?拥有较高脚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和无特殊脚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皮质重塑的差异又在哪里?关心残疾人、重鼓残疾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有或无脚部特殊才能的双上肢缺失残疾人初级运动皮质的重塑,了解足部高度运动技巧获得的神经机制,这对残疾人康复以及开发残疾人肢体潜能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对6名具有不同脚部运动技巧的双上肢缺失残疾人(通过行为学测试以进一步证明)做了脚趾简单运动的功能磁共振扫描,6例与之年龄、教育程度、性别相匹配的右利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手指运动和脚趾运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实验采用区组设计,由Goldwave软件设计刺激程序,通过听觉通道刺激器将刺激呈现给受试者。数据分析采用AFNI软件。定义Bonferroni Corrected P<0.001具有显著差异,产生脑激活图,重点观初级运动皮质和初级感觉皮质的激活情况。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证实了6名残疾人受试者具有不同的脚部运动技巧,这和他们日常生活中脚部的运动能力一致。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6例健康受试者手指、脚趾的初级运动区的激活部位与经典的初级运动区定位图一致。对于残疾人受试者,脚趾简单运动除了激活经典的脚趾初级运动皮质外,均激活了原来手的代表区,但又有不同的激活模式:2位具有高度脚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激活了对侧手区的中央前后回,2位具有中等脚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激活了两侧手区的中央前后回,2位无特殊脚部运动技巧的残疾人只激活了对侧手区的中央前回。结论:双上肢截肢后初级运动区的皮质进行了重塑,原来手的代表区也参与了脚趾的运动,并且手区的激活模式与脚的运动能力有关。双上肢缺失患者有开发其自身肢体潜能的能力,经过训练,其能力可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皮质重塑的研究对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