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小学频繁发生,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身心健全发展、智力知识迅速提升的时期。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受害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目前,我国没有专门惩治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法规,只有两个为了防治校园欺凌行为而颁布的规定性文件(《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和《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在处理校园欺凌问题时,只能参考分散在多部法律中的相关规定,致使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追究存在诸多问题,这种情况不利于惩罚实施欺凌行为的中小学生,救济受欺凌学生的人身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在目前校园欺凌领域立法空白,法制体系缺失的状态下,研究校园欺凌法律责任尤为重要。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明本文选题的缘由和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指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明晰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校园欺凌法律责任概述。首先通过比较校园欺凌行为和校园暴力行为,界定校园欺凌的内涵。其次依据校园欺凌的性质和特征,阐述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主体和法律责任类别。第三部分: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法理依据和现实依据。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法理依据主要体现在欺凌行为主体的可归责性和欺凌行为的可致害性两方面。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现行法律规定是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解析我国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目前面对的困境。从主体认识和法律制度双重角度讨论困境存在的原因。第五部分:完善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相关对策。在完善校园欺凌法律责任时,要遵循双向保护和公平责任原则,更新思想观念,健全校园欺凌法律体系,明确校园欺凌法律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形式,加强保障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