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工作在我国一直是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是“十三五”时期的关键一年,也进入了扶贫工作的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现在仅剩3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2016年,贫困人口已经减少了1000万,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年将确保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如何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他们摆脱贫困成为了目前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主要采取的模式仍然是沿用过去的政府主导型,虽然这种政府主导型模式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扶贫成果,但是在新形势下,政府主导型的扶贫开发工作却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就山西省而言,贫困人口多、程度深、城乡差距大、区域经济不平衡等特点,让全省的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充满了困难。针对这些特点,山西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产业扶贫、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易地扶贫搬迁、培训就业扶贫行动等等,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层扶贫工作,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政府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扶贫模式单一、资金与目标出现偏差、扶贫公信力减弱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基层扶贫工作的开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基层政府自身下手。如何提升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积极性,巩固扶贫开发工作效果,只有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才可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的南部,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区,脱贫攻坚任务也很艰巨,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北两山。自然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一直影响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结合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基层政府更应该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能动作用,利用本区实际特点,实施具体的方案举措,为全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