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机制研究——兼论人民币汇率政策信誉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比索危机、东亚货币危机、阿根廷货币危机相继发生。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再一次提出了中央银行实施固定汇率制的可维持问题。特别是,随着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及其可维持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汇率政策信誉机制,被看作是当前分析固定汇率制可维持问题上最具说服力的一种研究思路。因此,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央银行声誉与汇率政策信誉对固定汇率制度的可维持问题,对国际金融领域动荡不安的当代而言,既是一种必要的理论探讨,更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本文共分为以下6个部分: 第一章为导论,通过固定汇率制的可维持问题导出了汇率稳定政策的时间一致性理论——汇率政策信誉机制,介绍了这一理论的相关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对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机制的基本效应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汇市信心引出了“汇率政策信誉”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理论和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分析,认为当前各国或地区实施的汇率政策存在着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政策承诺缺乏可信性,随后指出汇率政策信誉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其次,从汇市信心的不稳定性导致货币危机和运用汇率政策信誉机制维持汇率稳定等两个方面论证了建立汇率政策信誉机制的重要性。 第三章介绍了信号传递博弈与信誉机制。政策信誉机制建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发信号的行为,是一种博弈投资的策略,这种策略投资形成了博弈均衡。首先,介绍了参与人的贝叶斯行为过程。其次,通过这种行为方式形成了“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的信号传递博弈均衡。 第四章研究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机制建立的方式。在参与人行为变量、参与人行为过程、政策行为是否进行信誉投资的博弈均衡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机制均衡模型的形成过程,并得出了“混同均衡”与“分离均衡”等两种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均衡机制。 第五章分析的是汇率政策信誉的度量问题。在汇率政策信誉机制建立的基础上,信誉模型能否进行量化成为了一个分析要点。这一部分共分三个层次:首先,对影响固定汇率政策信誉值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从预期贬值率的角度对固定汇率政策信誉值进一步进行了量化研究;最后,通过信誉模型的均衡战略函数,得出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模型的标准化分析。 第六章则是对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均衡机制的实证分析,同时兼评了人民币汇率政策信誉。在对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信誉的经验论述中,主要是对两种代表性的固定汇率制度——钉住汇率制与汇率目标区制的汇率政策信誉状况进行考察;在对汇率政策信誉均衡模型的实证分析中,通过考察欧洲、亚洲、南美洲等三个区域的固定汇率制的执行情况,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研究汇率政策信誉机制在不同样本区的存在性与有效性;在对人民币汇率政策信誉的简要分析中,本文从人民币汇率政策高信誉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政策高信誉形成因素分析、人民币汇率政策高信誉的效应分析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全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入世后,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将更加明显。但是,只要我们沉着、有备,学会应对挑战,就可以应对外国资本和外国商品的冲击,弱化入世冲击的最终出路在于尽快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与发展,福建省沿海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已经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的不断深入,开发区原先相对封
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上世纪70年代提出胜任力(Competence)概念以来,胜任力理论的研究已经盛行全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和企业也纷纷开始介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