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势雄兔干眼模型泪腺上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及局部雄激素治疗效果的观察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去势雄兔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变化、泪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和局部应用雄激素治疗效果的观察。 研究方法:取白色健康成年雄性家兔18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0.5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干眼对照组(干眼组)、干眼治疗组(治疗组)。制作12只去势雄兔(24只眼)干眼模型。[7] 干眼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去势前、去势后1、2、3、4、6、8、12周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虎红染色检测。同时治疗组在去势4周后双眼点3%的睾酮[8]一日四次,一次一滴。三组分别利用全自动酶免发光分析仪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睾酮水平。12周后处死三组兔,取其泪腺、结膜、角膜及角膜缘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常规石蜡包理、切片,然后分别进行光镜、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研究结果: 1.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检查结果。 1.1正常组和干眼组、治疗组在去势3周后,泪液浸湿试纸的长度、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F=6.37P<0.05;F=6.24P<0.05)。干眼组、治疗组在实验6周后,治疗组泪液浸湿试纸长度高于干眼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干眼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t=13.27p<0.01;t=10.031P<0.01)。 1.2.虎红染色正常组为阴性。3周后干眼组、治疗组为弱阳性。8周后治疗组为弱阳性,干眼组为强阳性。 1.3.干眼组、治疗组去势后血清睾酮明显低于正常组(F=26.2P<0.01)。12周后两实验组血清睾酮水平无明显差异。(T=0.98P>0.05) 2.组织病理学观察干眼组泪腺可见边界清晰而规则的腺泡细胞,腺上皮细胞小而密集,胞浆萎缩扁平,腺泡腔扩大,PAS染色阳性物质减少;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结膜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角膜上皮不完整,细胞核变小。治疗组泪腺上皮近高柱状,核居基底部,腺腔内可见较多的泡状粘液,PAS染色阳性物质较干眼组明显多;结膜杯状细胞数量较干眼组多,上皮细胞排列较规则,淋巴细胞减少;角膜上皮完整。 3.形态学观察干眼组去势后毛发粗糙,结膜和睑缘炎症明显,角膜干燥无光泽。4只眼可见灰白色角膜溃疡。治疗组结膜和睑缘炎症较轻,未发现角膜溃疡。 4.泪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正常组和干眼组、治疗组泪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凋亡平均每高倍视野数差异性显著(F=34.5P<0.05),Q检验结果治疗组和正常组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干眼组泪腺上皮细胞凋亡平均每高倍视野数差异有极显著性(T=5.46P<0.01)。干眼组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可见大量Fas、FasL蛋白阳性表达,Fas、FasL阳性目标平均光密度值(OD)[0.241±0.0330.260±0.025]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157±0.01160.162±0.027)。治疗组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Fas、FasL蛋白阳性表达较干眼组少,阳性目标平均光密度值(OD)[0.1639±0.1660.174±0.035]。三组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F=52.48P<0.01;F=48.97P<0.01)。12周后,干眼组和治疗组Fas、FasL阳性目标平均光密度值(OD)有统计学意义(t=8.026p<0.05;t=9.054p<0.05);泪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中Fas、FasL蛋白阳性平均光密度值与细胞凋亡数都成正相关。(r=0.825p<0.01;r=0.790p<0.01) 研究结论: 1.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是造成干眼的原因之一。 2.去势雄兔通过组织学观察可见泪腺上皮细胞萎缩、腺泡粘液物质减少及结膜杯状细胞减少,泪腺及结膜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导致泪液分泌质和量的改变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 3.雄激素为免疫抑制剂,有类激素样作用。 4.雄激素能够抑制泪腺及结膜炎症,雄激素水平的高低与干眼症的泪腺细胞凋亡和炎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5.局部雄激素治疗对雄激素水平低下干眼治疗有效且对全身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6.细胞凋亡可能是干眼症患者泪腺组织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干眼症患者泪腺组织上皮细胞的凋亡很可能是由于Fas、FasL途径介导的。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急,病势迅猛,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发生率高。近年来,一致认为SAP 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