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病例报告和少数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接触乐果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损伤,但目前尚缺乏实验研究的支持,且具体机制还不明了.该研究通过观察乐果急性中毒后大鼠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改变,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乐果对雄性SD大鼠和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血管毒性差异,以ATPase活力,血管紧张素Ⅱ水平,M受体、ATPase、兰尼碱受体等基因表达为指标,初步探讨乐果诱导心血管毒效应的潜在机制.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乐果急性中毒后,大鼠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乐果染毒剂量分别为0 mg/kg,30 mg/kg,60 mg/kg和9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复制急性中毒动物模型,用动脉和左心室插管的方法,用生理记录仪记录正常及染毒后30min,60min,90min和120min时动物心率(HR)、最高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心力环面积(L0)、舒张压和收缩压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测定心脏AChE活力、ATPase活力和M<,1>、M<,2>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接触乐果短时间内可导致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第二部分 目的:探讨乐果染毒28天的雄性SD大鼠和乐果染毒14天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心血管毒性差异,以及乐果诱导心血管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0mg/kg,12.5mg/kg,25mg/kg和50mg/kg乐果灌胃染毒,每天一次,连续28天染毒SD大鼠,以同样剂量连续14天染毒SHR.每5天测定大鼠外周血AChE活力,每周测定两次血压.染毒结束后测定心脏AChE、Ca<2+>-ATPase和Na<+>-K<+>-ATPase酶活力,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M<,2>受体、Ca<2+>-ATPase和兰尼碱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接触一定剂量的乐果可以引起动物血压的改变,SHR表现更加敏感,这与ATPase酶活力,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M受体、ATPase、兰尼碱受体基因水平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