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手少阴心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梗死率、血清和脑组织内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电针手少阴心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为手少阴心经穴治疗脑血管病及手少阴心经与脑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以电针手少阴心经神门、少海穴为被试因素,并与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手太阴肺经组太渊、尺泽穴进行对照。分别于造模后6h、24h、48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经穴组进行电针治疗。大鼠取材后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梗死区脑组织中的TGF-β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自身前后比,模型组造模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逐渐增高趋势,且与6h比,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经穴组造模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降低趋势,与6h比,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肺经穴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心经穴组在48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72h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肺经穴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肺经穴组比,心经穴组在48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72h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心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肺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虽小于模型组(P<0.05),但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肺经穴组比,心经穴组的梗死体积、梗死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脑组织中TGF-β水平升高(P<0.05),心经穴组、肺经穴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肺经穴组比,心经穴组血清及脑组织中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1)。4、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脑组织TGF-β基因表达增高(P<0.05),心经穴组和肺经穴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心经穴组脑组织TGF-β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肺经穴组增高(P<0.05);与肺经穴组比,心经穴组脑组织TGF-β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脑缺血损伤后3天,病情仍有加重趋势,但其损伤后亦能诱导TGF-β在血清、脑组织不同程度的释放。2、电针手少阴心经穴能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电针心经穴能促进TGF-β在血清、脑组织的表达有关。3、电针手少阴心经穴、手太阴肺经穴均能的能力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但心经穴组作用优于肺经穴组,其机制是否与经穴的特异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