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电位和恒电流模式下氧化脱色降解酸性橙Ⅱ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废水具有组成复杂、色度高,COD、TOC含量高,悬浮物多,水质、水量变化大,难降解物质多等特点,是难处理工业废水之一。电化学水处理方法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技术,具有无需或少量投加化学药剂,不产生二次污染,后处理简单,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电氧化法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电氧化两种途径使染料脱色,后者利用电解产生强氧化剂来降解染料,在含氯化物介质中利用阳极析氯继而水解形成ClO-1与HClO是其常见形式。目前关于在含氯化物介质中间接电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多数是在给定槽压或恒流供电方式下,以考察电极材料、槽压、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或pH等控制条件对脱色率、有机物去除率、电流效率以及能耗的影响为主要内容,而在恒电位模式下,电极电位对染料脱色行为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同时,大部分研究采用了无隔膜电解槽,由于阴极过程也可使染料脱色,想区分电氧化或电还原在染料降解脱色过程中的贡献是难以实现的。 本论文分别采用恒电位和恒电流模式,在有阳离子交换膜分隔的两室电化学反应器中以形稳阳极(DSA)对酸性橙Ⅱ模拟染料废水进行氧化脱色降解。研究了电极电位、电流密度、NaCl浓度、染料初始浓度、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温度和pH值对脱色降解过程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电极电位、电流密度、NaCl浓度和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对电耗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恒电位和恒电流两种模式下,有较低浓度NaCl存在,可使酸性橙Ⅱ完全电氧化脱色,但电解液矿化不明显;染料电氧化降解过程中萘环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间接电氧化在染料脱色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电氧化起一定作用。 恒电位模式下,染料电氧化脱色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阳极电位、NaCl浓度和染料初始浓度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线性关系和倒数函数关系;高温明显降低脱色降解反应速率。在恒电流模式下,染料电氧化脱色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电流密度、NaCl浓度和染料初始浓度正线性相关,与温度负线性相关,与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存在倒数函数关系;高pH值明显降低脱色降解反应速率。 本文实验条件下,以恒电位模式所获得的染料电氧化脱色动力学结论和恒电流模式染料电氧化脱色过程中所测量的电化学参数(阳极电位)为依据,模拟恒电流模式脱色恒电位和恒电流模式下氧化脱色降解酸性橙n反应动力学过程,与实际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获得了一条由对电化学参数(电位)的测量从而得到电解反应过程中目标物(染料)浓度的计算途径。关键词:电化学氧化,恒电位,恒电流,酸性橙n,脱色,反应动力学,形稳阳极·11
其他文献
高中古诗文教学如果仅仅注重课内知识的教授,学生难以感受到古代诗文天空的浩渺,感触不到其间的精彩纷呈。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才能不断拓展学生古诗文阅读
目前,国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国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根源:不规范的由府行为、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惩治力度不够等,最后提
介绍了一种为实现最大刺绣效率所采用的,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的电脑刺绣机主轴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主轴电机采用交漉异步电机,设计了单神经元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下的,空间
<正>粗放式的发展已经到达极限,各品牌也已经进入调整期,行业要静下心来做真功夫。去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各行业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然而家纺行业作为一匹黑马表现不俗
随着世界各国以及各地区间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突出,此外由于近10年来“电商”的巨大发展,更是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目前,在国际贸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迅猛增长之势,国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加之科技水平的跨越式进步,汽车等交通工具价格平民化,极大的加强了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但由此而来
无论是国家机关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抑或是高校,其内部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人们对其的第一印象,不仅影响该学校的文化建设、行政人员的精神面貌,还影响学生、家长对该学校的信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它完美地体现了SMPA理论思路的要点。但是,目前国内对ABR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在ABR的机理分析方面研究甚少。 本
网店协会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营销当地的名优产品,形成以协会引领并整合优势资源,政府扶持,以县域组团在电商平台上整体营销的模式成为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中亮丽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机体对残余螺旋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是神经梅毒的晚期表现,男性多见,潜伏期常为5~25年。我科于2006年10月收治了1例麻痹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