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型P(DLLA-co-TMC)共聚物的合成及载药微球性能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因子等药物的控制释放,已成为神经组织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及其共聚物(PLGA)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PLA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存在着几个缺点,主要包括:降解产物偏酸性、易导致所负载的蛋白质药物失活;PLA以本体溶蚀机理进行降解,载体的非匀速降解导致药物不能以恒定速率进行释放:PLA的疏水性较强,用于亲水性的生长因子负载时包封率低,突释严重。此外,线形PLA结构单一,降解性能不好调控,缺乏可生物修饰位点。因此,对线性PLA的改性是药物载体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降解产物为中性的1,3-丙=醇和CO2,PTMC以表面溶蚀机理进行降解,可实现恒定匀速的持续给药。利用TMC和LA共聚能改善和调控PLA的降解性能,若进一步增加共聚物的支化度,材料的亲水性也将得到改善,降解速率也将易于调控,且存在较多可修饰位点。 因此,本论文研究以D,L—丙交酯(D,L—LA)和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分别以辛二醇、季戊四醇和山梨醇为引发剂,通过本体开环聚合,合成线形和星型P(DLLA—co—TMC)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与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以P(DLLA—co—TMC)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O/W)制备载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聚合物微球。分别考察了药物浓度和P(DLLA—co—TMC)共聚物结构对载药微球粒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臂数增加,微球粒径减小,包封率提高,其中六臂共聚物对FK506的包封率达78.2%。微球体外药物释放显示:单臂、四臂和六臂共聚物载药微球P(DLLA—co—TMC)/FK506体外释放分为三个阶段,早期(24h)存在突释,释药量分别为15.1%(732μg)、16.0%(1045μg)和18.2%(1423μg),第二阶段(2~12天)释放逐渐变缓,第三阶段(13~30天)释放趋于稳定,平均每天的释药量分别为32.2μg/d、49.9μg/d和88.8μg/d。说明共聚物臂数越多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效率越高,而释放速率也越快。 以六臂P(DLLA—co—TMC)共聚物为模型,并通过丁二酸酐将其端羟基转化为羧基。采用单乳化(O/W)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表面含羧基的聚合物微球,通过乙二胺将羧基转化为氨基,进一步将肝素固定在微球表面,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肝素的特异作用将bFGF负载于Heparin—P(DLLA—co—TMC)微球的表面。利用红外光谱(IR)、微球粒径和ζ电位对上述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每毫克微球表面肝素固定量达827±3pmol。bFGF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每毫克微球负载1.602±0.032ng生长因子。体外释放显示,除早期(24h)存在少许突释外(4.97ng),随后的释放过程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速率(2~21天,平均每天释放0.79ng/d)。这为基于星型P(DLLA—co—TMC)共聚物微球载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著名未来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谷歌工程主管雷-库兹韦尔预测称电脑的智商将在2029年之前超过人类。到了2029年,电脑不仅能够理解我们的语言,从经验中学习,甚至能够和我们开玩笑。  库兹韦尔表示电脑的智商将在15年内超过人类,也就是说,电脑在图灵测试中表现出的智能行为将与人类一模一样。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之所以得出这一预测是因为最近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乔奎因-菲尼克
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也可以作为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溶剂。在常温下丙酮就具有很高的挥发性,吸入高浓度的丙酮,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和麻醉作用,可能造成人体肝、肾和胰腺等器官的损害。此外,丙酮还是人体代谢的一种产物,呼气中丙酮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因此,不论是在工业生产或是医疗领域,对丙酮气体浓度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快、体积小
自从1985年C60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富勒烯新物种的发现和表征,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具有独立五元环的富勒烯如C60、C70等已经能够大量合成,而具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分别选用半连续和平衡溶胀两种方法制备具有“软核硬壳”核壳结构的乳胶粒,并通过激光光散射粒度仪、电导滴定仪、透射电镜等手段分别对两种核壳乳胶粒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作为新型的多孔固态材料,凭借其多样化的结构特性和独特的构效关系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构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配体可分为刚性配体和柔性配体。其中,柔性多羧酸配体本身存在可以自由旋转的柔性位点(C、O、N等原子),与金属离子构筑时,具有多变的配位模式,从而产生具有各种优异性能的配合物结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有
如果一个人工智能,真的到了能够独立判断、独立学习的水平,它会把我们人类视为自己的同类吗?最近,随着电影《超能查派》、《复联2》隆重上映,对“怎么让AI(人工智能)理解人类的道德体系”、“AI造反了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人工智能”似乎一夜之间就和普通人扯上了关系。想要造出一个能够和人类智力水平相当的AI(比如查派),显然并不容易;而如果真的造出来了,这些个AI会如何看待我们,则是个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