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异质性十分明显,客观上为地区分工提供了自然条件。但是在地区分工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自然条件以外,政府的政策干预,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各地区其他的要素禀赋等因素也对地区分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中国地区分工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征,这些地区分工的变化与特征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专业化分工的量化指标——区位商的测度及分类,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地区分工的发展。研究结论表明,在工990年—2003年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分工呈现出东部和中西部分工愈趋明显的趋势,并且东部地区的内部分工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内部分工水平。虽然部分地区存在同构化现象,但总体上分工水平逐步上升,且比较符合地区要素禀赋和产业转移的要求。本文还通过总结地区分工的变化和影响,进一步提出逐步消除地区间要素流动障碍和地方保护、为地区间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以及通过转移支付和补贴的辅助性手段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