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沉积学、储层表征与建模、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岩心、岩屑和测井等各种基础资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的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和对比,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尕斯库勒油田N1油藏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之上,以Miall的储层构型研究理论为指导,进行了地下储层构型精细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根据研究区地层发育特点,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三位一体的地层对比原则,以标志层法为主,结合切片法、沉积旋回法和等高程法对全区508 口井进行了小层的划分与对比,完成了 23条测线的小层对比工作,最终建立了精细的等时地层格架。在充分认识研究区的物源方向、古构造、区域沉积格局等的基础上,依据研究区内钻遇地层的各种地质相和测井相标志,对N1油藏多口井的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后认为:N1油藏为一套浅湖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体系。通过对单井相分析、连井相对比和平面相特征的分析总结,认为尕斯库勒油田N1油藏其整个沉积时期是一个湖退的过程,早期(Ⅺ-Ⅹ沉积时期)工区处于湖泊环境,随后由于地壳抬升,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向湖中心推进,形成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到Ⅷ砂组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已成为主体,整体旋回特征表现为反旋回。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湖退→湖进→湖退的变化过程,造成了沉积微相的侧向分异和垂向变化。以Miall的现代沉积和露头区的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理论为指导,将研究区储层构型的界面分为四级,并针对此次研究的对象是地下储层构型的情况,将沉积微相作为此次研究的构型单元,总结出了七种不同的构型单元类型;通过夹层识别和横向相变分析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构型单元间的纵向叠置与侧向拼接关系,其中纵向叠置关系又分为五大类,侧向拼接关系被细分为七类。在已确定的构型单元内,总结出了 27种不同构型单元的岩相类型;最终依据上述研究成果,设计了研究区的构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