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君特·格拉斯作品的翻译和研究,可谓我国德语文学接受中的一大热点。尤其在1999年格拉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各大出版社相继组织出版格拉斯的作品。伴随格拉斯作品在国内的广泛译介,国内学术界也对格拉斯倾注了大量热情。但粗略考察一下关于格拉斯作品的研究状况,便可发现,格拉斯作品中存在不同的受关注程度。国内对《铁皮鼓》及“但泽三部曲”的研究,颇为密集,但对《铁皮鼓》之后的长篇叙事作品,就略显关注不够。对格拉斯80年代长篇小说《母鼠》,国内不仅无专著论及,相关评述论文也仅有两篇。本论文选题《母鼠》,试图对它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讨,亦期望能拾遗补阙,填补空白。《母鼠》不为研究者所青睐,与该作品的内容及叙述方式也不无关系。在德国,《母鼠》曾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大肆攻击。被批评原因,大致有三,一曰该作品复杂、多线条的结构,使人容易失去阅读兴趣;二曰作者突出的政治倾向,与文学家平淡脱俗的姿态似相距甚远;三则为作品寓言式的风格,有“道德说教”之嫌。作品的上述特点,对读者的冷静阅读以及研究者的深入探究,无形之中,构成了一种抵制和障碍。而究其实,格拉斯高调的政治态度,以及《母鼠》中直露的道德含义,都与格拉斯的启蒙立场密切相关。自《铁皮鼓》以来,格拉斯在文学创作中,一直不断触及启蒙主题,而在《母鼠》中,这一主题可谓得到前所未有的集中展现。但与此同时,富于矛盾意味的是,《母鼠》中,格拉斯将他一贯奉为个人使命、甘于为之效劳的启蒙推至穷途末路:人类的启蒙进程以失败而告终,人类彻底灭亡,鼠类取代了人类,进入所谓“后人类时代”……因而,探究《母鼠》中的启蒙观,不仅有助于揭示《母鼠》一书的创作意旨,而且,对了解格拉斯创作思想的纵向变化,也不无意义。检视从启蒙角度对《母鼠》进行剖析的论文,发现它们多侧重于,分析作品对启蒙现代进程的批判一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母鼠》中所主张的乃是启蒙的延续,而非否定、放弃。这种“延续”亦为格拉斯本人所提及的“对启蒙的启蒙”1,也类似于新近出现的“再启蒙”或“后启蒙”2。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对启蒙的思想观念作一概述,为下文分析《母鼠》中的启蒙观提供背景内容。此外,亦使后文能对《母鼠》中以叙述方式呈现的启蒙观与启蒙的哲学话语,作一对比考察。第二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该章依循《母鼠》的多条情节线索,探寻作品中对启蒙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批判的具体展开。该章以对文本的细化分析为基础,借助启蒙理论,并结合格拉斯有关启蒙理性的演讲和散文,力求全面理清《母鼠》中的启蒙批判思路。第三章是一个过渡性章节。《母鼠》的毁灭式结局,以及它与宗教末世论的互文关系,使诸多述评将《母鼠》称作“末世小说”3,进而推断,格拉斯对启蒙已经绝望放弃。因此,第三章对此进行考察:末世论抑或延续启蒙?并得出结论:格拉斯在《母鼠》中的启蒙观实则为否定之否定的启蒙观,在启蒙批判背后,隐藏的仍是格拉斯顽固的坚持启蒙的立场。论文第四章是与第二章相对的、另外一维的发掘,即格拉斯在《母鼠》中所揭示的延续启蒙的必要条件和可能途径。格拉斯所倡导的是“扩大的启蒙方案”,他认为,非理性范畴的童话、神话、传说、以及人的感官知觉等自然属性,都是对理性的有益补充。而女性主义原则是与男性的启蒙进步观相对立的精神理念。文本分析揭示出,格拉斯所倾向的女性主义是一种回归原始母性的女性主义。第五章对《母鼠》中的启蒙观进行总结评述。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希望与绝望之间,我们又可瞥见格拉斯所推崇的西西弗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