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症状指数、免疫及内分泌相关指标,探讨慢阻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期为慢阻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和个性化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综合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方法:根据我国2018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白测表》,收集符合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通过四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病情评估评分、急性加重状况、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系列、相关炎症因子、瘦素及甲状腺激素等,观察不同体质类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1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对于四组的性别、年龄、病程、身高及体重基线进行统计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肺通气功能: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的FEV1均低于平和质组(P<0.05)。气虚质组及阳虚质组FEV1%Pred均低于痰湿质(P<0.05),气虚质组及阳虚质组FEV1%Pred也均低于平和质组(P<0.05)。(2)CAT评分:阳虚质组明显高于气虚质组、痰湿质组、平和质组(P<0.05)。(3)急性加重次数:气虚质组及阳虚质组均多于痰湿质(P<0.05),气虚质组及阳虚质组也均多于平和质组(P<0.05)。(4)T淋巴细胞亚群: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的CD4+均低于平和质组(P<0.05)。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痰湿质组的CD4+/CD8+均低于平和质组(P<0.05)。(5)免疫球蛋白系列: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痰湿质组的IgG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的IgA均明显低于痰湿质组及平和质组(P<0.01),痰湿质组的IgA也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痰湿质组的IgM均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痰湿质组的C3均低于平和质组(P<0.05)。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的C4均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阳虚质组的C4较痰湿质组也明显降低(P<0.01)。(6)相关炎症因子: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痰湿质组的TNF-α及IL-6高于平和质组(P<0.05)。(7)瘦素:气虚质组、阳虚质组、平和质组均低于痰湿质组(P<0.05)。(8)甲状腺激素: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的TT3均低于痰湿质组(P<0.05)。气虚质组、阳虚质组的TT3均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不同体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在肺通气功能、急性加重次数、CAT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系列、相关炎症因子、瘦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差异。阳虚质和气虚质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更严重,更易出现急性加重,T淋巴细胞亚群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偏低;阳虚质患者的CAT评分更高,生活质量更差;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平和质患者偏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较平和质偏高;痰湿质患者的瘦素水平偏高。这为运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个性化、针对性地制订慢阻肺稳定期医疗干预规范化方案,提供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