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P-gp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耐药机制探讨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42例乳腺癌在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临床随访的基础上,初步探讨P-gp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意义.该组42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33例,腺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粘液癌4例.按照组织学分级,Ⅰ级5例,Ⅱ级24例,Ⅲ级13例.按国际临床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28例,Ⅲ期7例,Ⅳ期2例.患者年龄在29-76岁之间,中位年龄48.7岁.全部患者采用CAF方案,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患者,服用三苯氧胺5年,所有病例均进行了10年随访.42例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gp表达阳性率为50%(21/42),HSP70表达阳性率为61.9(26/42),P53表达阳性率为52.4%(22/42),GST-π表达阳性率为40.5%(17/42).相关性分析表明,GST-π与P-gp(r=0.146,P>0.05)无协同表达,HSP70与P53(r=0.626,P<0.05)有协同表达,P53与P-gp(r=0.763,P<0.05)有协同表达.COX回归乳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5)、GST-π(P>0.05)、PR(P>0.05)均不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临床分期(P<0.01)、组织学分级(P<0.05)、P-gp(P<0.01)、P53(P<0.01)、HSP70(P<0.05)、ER(P<0.01)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该研究结果显示:P-gp高表达是乳腺癌耐药的主要分子事件,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起主要作用.乳腺癌耐药中单基因的作用较弱,协同表达可能是乳腺癌耐药基因表达的主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统计学分析支持,乳腺癌细胞中HSP70高表达可增强突变型P53的稳定性,突变型p53基因可明显激活MDR1基因的促进因子,增加P-gp生成.推测P-gp表达对CAF化疗方案有明显影响.研究P-gp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意义,可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的使用术前术后化疗,使化疗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避免P-gp阳性时使用与多药耐药有关的药物对病人造成的毒副作用,同时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构型与血管内皮功能间关系的超声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构型与内皮功能障碍改变之间的关系,了解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丁
第一部分 2’-MOE修饰反义Stat3寡核苷酸对高侵袭性人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本实验主旨在于研究2’-MOE修饰的反义Stat3寡核苷酸特异抑制高侵袭性人肝癌细胞系
背景: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大多可以康复,但有部分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属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广泛参与哺乳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