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吉佐和子的中国题材小说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昭和时代著名女作家。她深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喜爱中国文化,成为作家后开始关注中国社会问题,并创作了多部关于中国题材的小说。从1961年到1981年的二十年间,她七次来访中国,与中国的文艺界、政治界进行交流,建立了良好关系。中国文化对有吉佐和子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因此,中国题材小说在有吉佐和子文学研究领域中是不容忽视的。目前为止,中日两国学界关于有吉佐和子的中国题材小说研究并未全面展开。本论文借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选取《落阳》、《崔敏殻》、《孟姜女考》、《墨》、《青瓷瓶》为考察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有吉佐和子通过中国题材小说向日本介绍中国文化并以此加深两国间相互理解的历程。本论文由六部分构成。序章部分,梳理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有吉佐和子的先行研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契机、方法与意义。第一章中以《落阳》为中心分析有吉佐和子活用王昭君故事而进行改写的特点。她虽然保留了原有的故事情节,却把主人公由王昭君换为画工,且重塑了画工的形象。第二章通过对有吉佐和子《崔敏殻》与《太平广记》所収“崔敏殻”的文本比较,揭示有吉佐和子的创作动机与特色。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作家常常从中国志怪小说中取材进行创作,有吉佐和子也效仿前人,在援引《太平广记》“崔敏殻”素材的基础上添加了中国美食、美景的描写,使怪异的情节变得生动有趣。第三章结合有吉佐和子的访华经历解析《孟姜女考》文本。小说中,她以“会田崎子”的视点讲述“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同时描述了新中国的变化。由此可见,有吉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实的关注之情、以及对中日友好的殷切期待。第四章围绕《墨》和《青瓷瓶》探讨作品中隐藏的中国文化。有吉借用“墨”和“青瓷瓶”这两个典型的中国符号,力图向日本国民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终章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即有吉佐和子援用中国题材来拓展自己的文学创作空间,不仅弘扬了中国文化,也向日本国民展示了新中国的变化,同时传递了对中日友好的期盼。
其他文献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等的总和。它起到引领发展、凝聚力量等作用,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创立的先进文化。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世界先进文化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来自西方管理,红色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目前国内对红色文化,较多的在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
目的: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来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关于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性及安全性差
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2019年底达1.7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12.6%,且每年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但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养老资源的不足、4-2-1家庭结构下的养老负担、老年空巢化等一系列社会养老问题突出。单靠政府的能力解决如此庞大数量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不切实际,因此近些年来不断出台各种养老服务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参
第一部分母牛分枝杆菌雾化吸入调控T细胞亚群和TGF-β/Smad信号通路预防小鼠支气管哮喘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
本文研究了有限理性下具有推测变差形式的双寡头动力学博弈模型,基于建立模型的对称性,研究了调整速度参数,梯度调整参数,以及价格量度参数的改变引起的系统复杂的同步动力学
设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设备的运行状况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效率。企业经营过程中都面临着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任务。实施适当的维修策略是提高设备可用性、
研究背景:氧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机体供氧缺乏或氧代谢功能异常将引起细胞,组织,器官出现功能异常,继而引发诸多病理生理现象及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预防哮喘小鼠的形成及其时效关系,探讨其预防机制原理。方法48只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我国重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和民生保障工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生计和精准扶贫的重大举措。农户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必然要面临和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重视生活生命质量。有调查报道称,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身体、认知和心理功能会自然下降,但人们在晚年生活中仍保持着主观的生活质量[1],这足以证明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而且现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建设均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新期盼,推进健康新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