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数量对老年抑郁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联合作用下,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可以预见的是,养老压力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不仅如此,我国还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家庭养老仍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家庭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家庭成员间的物理距离拉大,子女在人力资源的匮乏使得老年人在精神慰藉上的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老年抑郁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值得政府和学术界加强重视。目前,在子女数量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上,已有文献并末得出一致而统一的结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OLS回归和工具变量实证分析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估计各个中介变量,定量识别影响老年人精神状况的机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回归被细分为四个子样本。被解释变量是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用CES-D抑郁量化表分值来衡量,核心解释变量是子女数量。OLS回归结果表明,子女数量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存在U型的相关关系,对无子女的老年人和有多个子女的父母来说,抑郁的风险更高。而对城市样本的回归发现,生育2个子女的父亲的抑郁症状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的父亲。对比城乡回归结果,本文发现相关性存在城乡差异,子女数量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更大。农村老年人从其他渠道获得支持的能力较弱,因此,来自子女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婚姻关系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伴侣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和预防抑郁,起到保护性的作用。与基准模型相比,加入中介变量后,子女数量的回归系数变化较为轻微,也并未改变其显著程度。亲密的家庭关系对抑郁起到的正面效果会被代表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的变量所削弱这一假设并未得到证实。此外,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回归结果表明,老年人的身体越健康,自理能力越高,抑郁水平越低。身体状况差的老人在生活上更加地依赖他人帮助,生活质量较低,往往承受着慢性病的折磨,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除此之外,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抑郁症状的动态变化,还考虑到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的差异,将未成年子女加入到基准模型,发现补充变量并不改变回归的结果。最后,本文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控制家庭生育决策的内生性,与基准回归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预防治疗。加强老年抑郁及常见病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加强对老年抑郁的早期筛查,开展心理关爱行动,加快基层精神疾病机构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投入,不断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第二,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有能力的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丰富城乡地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交活动,组织各类文娱集体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人际交往的条件。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进入稳定阶段,这项业务从微观而言能够改善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从宏观层面而言显著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了银行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提高,使得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相关关系。本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选取了2012年至2019年时间区间
学位
为了全面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影响力,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力度与层次,与香港证监会共同退出了上交所、深交所与港交所股票市场交易的互通互联试点机制,实现了境内外股票交易的双向开放,为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带去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2014年11月的“沪港通”和2016年12月的“深港通”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契机,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方法,探讨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
学位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完善,但家庭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仍然不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文使用了固定效应、probit、tobit和工具变量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公积金政策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拥有公积金账户能够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缴纳更多公积金的家庭倾向于对金融资产增加投资,并且会提高大部分金融资产的投资占比。加入工具变量后,发现公积金仍然会增加家庭对金融资产的投资。之后,根据是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40余年的高速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但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地显露出来。为了缓解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来制约高消耗发展、鼓励可持续发展,经过长期的构建,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保障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并行的环境规制体系。绿色发展同样需要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绿色金融能够向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
学位
深、沪两市交易所分别于2010、2013年相继推出深交所“互动易”与“上证e互动”两大官方网络互动平台。平台以问答制为主要机制,通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问,上市公司进行答复的方式促进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流,所有的提问和答复向公众免费开放。得益于两平台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补充性以及自身具备的及时性特点,投资者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既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又可以减少已有信息的获取成本,两市网络互动平台如今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为代价实现了经济的显著飞跃,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金融领域对此出台了绿色信贷政策,要求各金融机构将企业的环境表现纳入授信条件中,促使重污染企业重视环境治理。2012年银监会正式出台《绿色信贷指引》,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诞生。绿色信贷政策推出以来,国内外研究大多聚焦于绿色信贷的宏观影响或对企业层面融资总额的影响,而较少研究绿
学位
自2020年以来,全球各国经济发展都承受了巨大阻力,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具体表现是,经济总量方面,在经历2020年一季度短暂的经济困境之后,我国经济虽然快速恢复并进一步发展,2021年完成名义GDP共计114万亿元,实际增速8.1%,但是2021年GDP增速逐季放缓,4季度增速下降至4%。消费方面,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2020年8月开始由负转正,但到了2021年12月增速回落至1.7%,消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入城市并在城市中集中,通过集聚效应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但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目前就业质量水平仍然偏低。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目前仍更倾向于向大城市流动,那么在大城市是否能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就业质量呢?当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不同身份不同技能的流动人口是否都可以在流向大城市后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这些问题在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成为当前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实体企业部门是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深入研究金融与实体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地发展。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如何让银行同业业务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已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银行同业业务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存在争议,但学术界
学位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也不例外。即使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消费,投资,就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针对此种严重情况,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任务,同时要求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其他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