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476789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复兴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外建 筑师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挑战做出了种种积极的回应。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建筑 界对民族风格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时至今日,这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没 有完成的课题。 本文选取1920年代至1960年代的传统复兴建筑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在亚洲传统复兴建筑文化的背景下考察中国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建筑 现象,指出民族主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论文分别以民族主义的两种表 现方式,即国民党的文艺政策和共产党的文艺政策作为线索论述这一时期的传 统复兴建筑。考虑到文艺政策的延续性,论文在空间上跟随政党的活动,分别 完整地叙述了 1920 年代至 1960年代国民党文艺政策影响下的中国大陆、中国 台湾的建筑活动以及1920年代至1960 年代共产党文艺政策影响下的苏区、延 安解放区、中国大陆的建筑活动。当然,这样的论述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 文的重点,即1925年—1937年以及1952年—1964年在中国大陆所出现的传统 复兴建筑,这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中国传统复兴建筑的两次高潮。 再次,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之上论文尝试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并从政府的因 素、建筑师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性的归纳总结。然后再从现代性、民族性等 各个角度评价此现象,以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进行总结,希望通过研究前人的实践来重新审视传统建筑文化,重新 看待传统复兴建筑这一特殊的建筑现象,进而去思考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建 筑创作该如何看待继承传统。 关键词:传统复兴建筑,民族主义,文艺政策,认同
其他文献
中心城区历史街区兼有历史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一些特点,复合的资源属性成为历史街区保护难题的根源所在。如何利用历史街区资源涉及到政府、开发商、专家、居民等各类不同主
学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校园空间发展的概述以及现代教育思想而引起的对校园空间形态新的要求为切入点,系统的论述了校园室外公共空间的范围界定、影响因素及其对校园空间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质上是把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过国家制度创新和实行全新的宏观经济政策,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社
学位
“纯粹”在本文被理解为一种精神,通过对美学概念中“纯粹”的分析,以及在这种精神影响下的现代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纯粹主义倾向的描述,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探讨“纯粹”这种思想
医院是为人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医疗预防机构。医院建筑是和人们密切相关的一种公共建筑类型。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活动复杂功能的有机组合体
本文是关于城市复兴中建筑遗产的再利用策略研究.城市复兴是当代西方城市政策的制定、城市理论的发展以及建设实践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当代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多元时期,既具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的转型,对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广大居民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前单位负责居民各个方
西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由于该地地处内陆、气候条件恶劣、交通条件差等原因,这里的发展较为落后。我国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及内蒙中西部深居欧亚大陆腹地,高山
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从不同的方向上,又一次聚焦于高等教育。我国的大学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正处于一个的转型期,对于校园规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
学位
新世纪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城镇化水平,在逐步的提高。然而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也不能忽视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