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生活状况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边境地区跨境民族语言生活状况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地理环境等原因,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因此,调查研究边境地区跨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不仅能全面认识语言国情,深化人们对跨境语言的整体认识,还能为充分挖掘和保护跨境民族语言资源等提供可靠信息。本文从跨境少数民族双(多)语双(多)言等兼语现象出发,整合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结构要素和语言运用要素,综合语言能力、语言运用的场合、对象等方面的因素,基于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生态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对磨憨口岸的傣族、哈尼族、苗族和瑶族这四个跨境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的地理、人口、民族和语言概况,以期更深入地认识和研究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状况。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特点、成因及其发展态势。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具体情况。把磨憨口岸的语言资源分为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分析不同类型资源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和利用当地语言资源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