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的经济纠纷——一个实证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法制化改革是中国国家建设的一部分,代表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精英阶层对于“现代性”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上升为治国的基本国策,法治成为中国政治领域改革的口号和纲领,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意识形态。但在另一方面,看到的却是大众对法律的无知,法院的高门槛以及法律配套资源的缺位。当人们遇到纠纷时,还是倾向于求助协商、调解等传统方式。被官员、学者精心建构起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仿佛空中楼阁,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假定成功的中国国家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党政权力与司法权力的分开,而正式法律机构的存在和巩固取决于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一制度。社会价值观和规范是人们对以往成功或失败经验的总结,这些都对人们在不同制度间的选择发生影响。制度变迁的理论认为一旦行动者经过计算认为制度变革的收益大于保持原状,他们就会推动制度的革新;制度绩效的理论认为制度设计、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制约着制度的成功运行;现代化理论强调政治变迁的阶段性,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政治领域才会出现相应的变革。受益于这些理论视角,本文发展出若干假设,并用实证的方法加以论证。  利用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于2003年在全国实施的“中国农村的法制化改革”调查数据,本文将关注点集中于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经济纠纷。探讨农村居民面对纠纷时的策略选择,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逻辑斯蒂回归的结果表明:1、人们对于成本的计算以及对于支付成本能力的估量是影响人们选择纠纷解决途径的重要因素;2、卷入市场活动程度越深的人,对正式法律制度的偏好越强;3、关于法律信息的获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法律机构的偏好;4、对公检法机构的信任程度越高,人们越倾向于选择法律办法作为解决纠纷的渠道。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去年秋天的一个双休日,我到外婆家探亲,看见那里的一处堤坡上开满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野菊花,绿色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是在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还
2012年2月16日,2012年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及联络员,各区县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管领导、区县有关部门和乡镇、
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场所,学生宿舍同时也是在课堂之外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人们常常将学生宿舍看作是第二课堂.在新时期对学生宿舍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空间的表现形式。某一时点的人口分布既是过去人口变动的结果,又是未来人口变动的基础,是人口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会对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产生很
非法集资行为进入我国刑法规制的视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金融领域经济犯罪不断增长的结果。我国刑法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规范,是通过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擅自发行股票、公
在繁忙喧嚣的都市地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要在安全抽考中取得满分才能上岗,要成百上千次地重复枯燥的操作,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满身油污地进行检修。他们,就是北京地铁公
目次一、法律主体的理论探索二、经济法主体的理论构架三、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活动主体的分析框架如果要用法律语言来表述我们所见证的社会关系和思潮的巨大变革,那么可以说,
每月翻完杂志总是找不到地方交流感想?拍完照片总希望能得到专业的点评?现在就加入我们的读者微信群吧!在“读者聚了不?”以及它的Mark II群里,之友的编辑与读者们每天都在交
学生的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使学校稳定发展的关键.随着民办高校不断的向社会深化发展,民办高校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且民办高校在学校的管理工作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