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所面对的首要问题。作为大气污染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固定污染源的烟气排放就成为监测和控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气体污染物浓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针对现场光谱测量中的准确性和测量精度的问题,在吸收光谱的特征提取、测量误差的拟合修正以及现场光谱的统计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形成紫外差分吸收光谱的电子光谱微观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经过实际光程中的散射和仪器响应特性等因素修正后的光吸收定律表达式。推导了理论模型中的背景光和吸收光谱与参考光和测量光谱之间的关系;2.在特征提取方面,在不同分辨率下采用能量因子筛选的方法进行加性噪声的去除,根据光谱间的时间相关性对吸收特征进行增强。并使用非线性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来减小实际测量条件和系统所产生的乘性噪声。现场数据证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现场正常条件下的光谱信噪比,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提高有重要意义;3.在误差修正方面,采用光谱调理、吸收截面计算和不同吸收波段加权的三步修正法,包括光谱曲线的平移和拉伸;可用于现场和符合测量系统光谱响应的吸收截面计算方法;针对具有不同吸收波段的气体污染物,使用了高阶多项式波段加权的浓度拟合算法。这种方法将现场数据偏差降低到3%以下;4.为了近似地估计出现场光谱中氨法脱硫前后的主要成分比例及变化情况,分析了氨法脱硫的原理及生成的干扰物质。采用聚类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现场氨法脱硫前后和实验室条件下的光谱进行对比研究。根据统计分析结论,使用分段拟合的方法对氨法脱硫的光谱进行计算,有效的提高了脱硫后数据的测量精度;5.研制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量探头,并编制了气体光谱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选择两个现场进行现场比对及实地运行试验。现场数据表明,监测系统能够适应现场的工业环境,实现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