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观看全国锦标赛、全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奥运会等大型游泳比赛,走访多名优秀游泳运动员、教练员、相关工作者发现国家游泳队早已将陆上训练的内容从传统力量训练向现在众多运动项目提倡和采用的核心力量训练转变。核心力量训练的引入,也使得运动员的成绩得到了更快的提高。现在,核心力量训练已不只是国家游泳队的力量训练课程,在部分省级专业队也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核心力量训练引入竞技游泳的时间较晚,国内游泳项目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运动中的应用还停留在定义和理论阶段或采用其它竞技运动项目使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这就造成核心力量训练无法行之有效的在这些竞技游泳专业队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尤其是处在青少年阶段的游泳运动员,如何结合青少年身体成长规律和身体发育特点,有效地控制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将训练方法和手段与竞技游泳运动相结合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目的在于针对竞技游泳的技术特点、力量特点、项目特征,结合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扩展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和指导价值。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查阅Wiley、万方、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咨询数位竞技游泳的权威教练员、专家,以16名来自河南省体工大队游泳队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8周的单盲实验(Single-Blind Experiment)。在保证两组受试者的训练场馆、训练时间、训练课时、休息间隔时间、身体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实验组采用以核心力量训练为指导的力量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两组每周训练天数为6天,休息1天,分上下午训练,共计12堂训练课。其中水上训练9次、陆上训练3次,每周3次力量训练课,训练课之间间隔一天。实验以静态俯卧支撑、负重深蹲为静态指标;以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为专项指标;以上肢肌肉力量(胸大肌、肱二头肌)、下肢肌肉力量(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为生理指标。通过对这16名来自河南省体工队12-16岁的男子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并进行实验后发现:(1)两组受试者实验后的数据表明,实验组的运动员身体控制能力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2)模拟比赛测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涨幅高于对照组运动员;(3)通过肌电测试发现,实验组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出研究结论为:(1)传统力量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维持身体平衡的时间均有良好作用,但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2)传统力量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涨幅明显大于对照组运动员,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P<0.05)。(3)运动员的主项运动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中长距离项目的运动员,原本在游程后半段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得划水效果更为明显,训练效果对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的影响也更为显著。(4)从运动员的上肢肌肉力量、下肢肌肉力量的肌电图及测试结果来看,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均有提高,但实验组运动员的四项测试指标(背阔肌、腹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肌肉力量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增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核心力量训练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更能提高运动员的肌肉水平。(5)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能更快、更全面、更大幅度的提高竞技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核心力量训练更能有效地使游泳运动员的能力提升。(6)核心力量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竞技游泳运动员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对运动员在流动的环境中保持身体躯干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成绩提高有着重要影响。(7)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运动技术、专项运动成绩、肌肉力量、肌肉抗疲劳指数的效果更为显著。由此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控制能力的改善,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增强,运动员划水动作的优化,划水效果的增加,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都有着积极意义。经过为期8周的实验提出以下建议:(1)竞技游泳项目的常规陆上训练应加入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但并不是说可以完全取代最初的力量训练;(2)在进行力量训练课时,教练员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特点,核心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3)希望相关人员、广大学者进行更为长期、完整的训练实验,对竞技游泳的训练方法进行更深层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