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人们在选择和制定历史课程方案和历史课程实施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的主体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拥有历史教学活动指挥权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其二是历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策划者即历史教师。前者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引导教学改革等方式,明确历史教学的总体价值指向;后者在前者总体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技巧的运用也就是学理和实践的双重角度之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观念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行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高中历史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导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师负责单纯的传授或灌输知识,学生负责接收。80年代之后历史教学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价值取向,强调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1世纪初三维目标的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突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的提高。而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即更加落实到“人”本身这个命题上,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呵护与培养,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创新创造的激情与活力。新课标新教材的颁布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继承和发展十余年的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弥补课改中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标为指导,认真思考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并深入研究这种取向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推动历史课程变革,为社会培养创新性和建设性的人才。基于以上,本文围绕新课标体现的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在一线教学中具体实践这种价值取向来展开研究,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的变化。介绍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变化的表现和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的实施策略——以高中统编版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探讨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将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历史知识与能力方法,以及包括情感价值观在内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贯彻实施新课标体现的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第三部分:高中历史教学价值取向实践过程的反思。通过《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课的课堂实践,围绕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三个问题,探讨如何将宏观的历史教学价值取向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联系学术前沿、贴近课程实际,又紧跟历史发展潮流。
其他文献
人类医学历史可分为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和量子医学三个发展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量子医学理论,在意识知觉、理论基础、生理状态判定、适用范围、治疗范围、治疗材料、治疗目
城市热岛效应,即城区内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成为当今城市生态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对城市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还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影响城市热岛强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对热环境时空异质性的影响机制,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市功能区作为城市设计规划的基本单元,不同的城市功能区拥有不同的生产活动和地表热
为扩大乙烯原料来源,在引进的烃 类蒸汽热裂解评价装置上,对吐哈稳定轻烃进行了裂解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稳定轻烃 是 一种优质的裂解原料,在裂解温度为880~890 ℃,m(汽)/m( 油)为0.5
目的 探讨血清CRP和脑钠肽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6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d、7d、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与护理。方法将60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雾
目的探讨鸢尾苷元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纯化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护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结合NaSCN一步法腈纶生产工艺,对比了同类装置的几种除杂工艺;针对腈纶生产除杂工艺要求进行了中试实验,结果表明,膜分离除杂工艺对腈纶溶剂(13%NaSCN稀溶液)中的杂质如二价